【地评线】河声丨守望农时:写在麦播一线的民生答卷

2025年11月07日13:13

来源:大河网

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黄土墙前,一粒粒冬小麦正在播种入土,景区将饱含深意的麦种作为礼物,赠予远道而来的游客。艺术与土地在这一刻相融,像一粒文明的种子,唤醒了我们对土地最原始的记忆。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的一场覆盖全国主要麦区的“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正在广袤田野间展开。抗湿播种、晚播应变、分区作战、冬前田管,一系列精准措施接连落地,只为确保每一株麦苗都能平安越冬。从文化意象到国家行动,从精神传承到民生根基,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粒种子都在诉说着中国人对土地的情感与担当。

剧场“一片田”,映的是文明自觉。中原大地,本就是被麦穗滋养的土地,一粒麦种,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密码,寄托着人们对土地最本真的眷恋。当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把麦种撒进景区的土壤,将麦种赠予游客的瞬间,它就已超越了寻常的农事,成为一种更深沉的文化表达,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这种“以文化农、以农载文”的创意,让远离田野的现代人,得以在钢筋水泥的间隙中触摸文明的根系。在当下这个秋汛频发、农时紧迫的特殊时期显得尤为珍贵,像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出我们与农业永远割舍不断的情感,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粮食始终是文明的根基,土地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原乡。

抢播“一粒种”,守的是民生根基。今年入秋以来,持续强降雨导致多地土壤过湿,播种期普遍推迟,苗情复杂程度为近年来罕见。夏粮丰收如何保障?成为“三农”工作者心头最重的问号。面对播种推迟的现实困境,全国上下迅速拧成一股绳,打响“奋战60天”麦播攻坚战。作为粮食大省,河南扛牢粮食安全重任,通过分区挂图作战实现精准施策,推出抗湿播种、晚播应变等方案,为农民提供了切实管用的科学指引。在开封,农技人员扎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开沟散墒、种子包衣等技术作业,全力抢回被雨水耽误的农时。每一粒入土的麦种,都凝结着农技人员的智慧与农民的汗水。这种与天争时、向地要效的执着,正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最鲜活的写照,更彰显着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坚定决心。

行动“一盘棋”,凝的是奋斗共识。从国家的统筹部署,到农技人员蹲守田间的指导;从农民在泥泞中的辛勤劳作,到志愿者与农户的共播同耕,这场关乎粮食安全的行动织就了一张责任与情感交织的网络。自上而下的靶向施策犹如“烘干塔”精准吹散田间阴霾,为农户稳产注入强心剂,农民的挥汗如雨诠释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理,而只有河南的那片麦田,则在更多人心中播下了“读懂土地”的种子。这种上下同心、多方协力的局面,正是中华民族在面对挑战时始终如一的团结与智慧。就像冬小麦在雪被下积蓄力量,这份坚守,必将迎来明年麦浪翻滚的丰收图景。当我们回望这个不平凡的播种季,看到的不仅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更是一个民族在时代洪流中扎根土地、向上生长的精神底色。

这个冬天,每一寸被精心照料的土壤,都在静候来年的麦香。(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鑫雨)

责编:孙华峰   编辑:韩淼宇  审核 :刘杨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