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文以化人、明以启智,争做数字星河“点灯人”

2025年11月07日15:16

来源:大河网

11月5日,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底蕴与清新数字文明欣然邂逅,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在洛阳举行,一场用“数字匠心”雕琢网络文明的叙事就此展开。

在中原的广袤沃土上,一场以“汇聚中原正能量 共创网络新时代”为主题的大会,让文明与科技完成了一次彼此照亮的相遇。这场网络文明大会所展现的,不但是河南在网络文明建设上的丰硕成果,更是当代中国数字文明图景的一幅美丽画卷。

文明一词本就蕴含“文以化人,明以启智”之意。网络时代的文明建设,不只是行为规范的约束,也是精神力量的培育。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切地意识到,数字世界不是虚空的镜像,而是我们共同生活的新空间。每一次点赞、转发、评论,都在参与一场新的“文化生成”。每一个善意的表达,都在为这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添上一抹亮色。

网络文明的核心,不在“网”而在人。当龙门石窟的文化故事被数字化传播,当民警用直播传递反诈知识,当普通劳动者在屏幕上诉说阅读梦想,这背后所流淌的是文明的温度,是人的自觉与情感在新的媒介中重新发光。技术只是工具,真正让网络空间温暖可感的,是那些怀着善意与真诚的人,是他们让信息的流动变成情感的交流,让数据的海洋有了人文的呼吸。

网络世界的喧嚣也在提醒我们,文明需要匠心的雕琢。数字匠心,不是对技术的炫耀,而是对秩序的敬畏、对内容的负责、对人心的珍惜。一个短视频的策划、一篇帖文的表达、一场直播的互动,都应当在无形中传递价值的温度、道德的边界、美的力量。这正是网络文明最可贵的地方,不是高悬的口号,而是润物无声的日常。

今天,我们建设网络文明,实则是在重塑社会信任的结构。没有网络的时代,信任多依赖熟人社会的面对面,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屏幕连接起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如何在“看不见的关系”中重建彼此信任,成为网络文明的时代命题。这不仅需要制度的护栏,更需要价值的自觉。真正的网络文明,是在自由与自律之间找到平衡,让自觉守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网络空间是一片公共的精神领地,既承载着文化的传播,也映照着公众的心态。面对算法的推送与流量的裹挟,我们更应守住文明的底线与方向,让理性对话代替情绪宣泄,让深度阅读超越碎片快感,让每一次点击都成为正能量的流动,而不是无意义的噪音。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文明建设既是技术课,更是心灵课;既考验治理能力,也考验文化修养。

河南网络文明大会的意义正在于此,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灿烂的文明星河。当古老文明与数字技术同频共振,网络不再是逃离现实的“平行世界”,而是文化自信的新舞台、社会温情的新载体、公共精神的新家园。这里的文明,不是抽象的“管理成果”,而是实实在在的人心归属。

文明的星光,往往闪耀在平凡处。一个网友的留言、一场正能量的传播、一位志愿者的善举,汇聚成网络文明的涓涓细流。正如诗人所言:“星星之火,可以照亮夜空。”当每个人都愿意在网络世界做一个有温度的“点灯人”,这片浩瀚的数字星河,终将被文明之光照亮。

点亮文明之光,奔赴文明星河,并非遥远的理想,而是每一个人的日常选择。让我们以数字匠心打磨文明之美,以理性与善意共筑清朗之网,人人争做文明星河的“点灯人”,在光与网交织的时代,共同书写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答卷。(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孙维国)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刘杨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