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度调查目的是解决群众的“不满意”

2025年11月07日15:36

来源:大河网

不久前,某地校园餐满意度调查问卷,只能填“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情况引发热议。无独有偶,某省的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存在评价系统“选择性失灵”现象,群众选择一星、二星评价时无法提交,只有三星及以上才能成功。种种将满意度调查异化为“定制式”的行为,表面看似一片向好,实则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假把式”,亟需高度重视。

满意度调查是一面镜子,照见工作的成色与短板,核心价值就在于真实。时下,临近年末岁尾,也到了各类年终总结与考核测评密集进行的冲刺期,不少政府部门采用群众满意度调查的方式来衡量一年的工作成效、评价工作作风。然而,当调查过程被人为操控,民众的声音被虚假数据所掩盖,调查便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游戏。

调查测评假失灵,形式摆设丢民心。为了表面满意而开展的满意度调查、注了水分“满意度膨胀”的满意度调查,不仅调查不出实际情况,无益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还可能成为基层干部群众“看破不说破”的“皇帝新衣”,损坏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群众一旦不敢吐露内心真实的想法,必然导致满意度调查结果“失真”。上级部门无法了解到真实的社情民意,无法衡量基层真实的治理水准。这样的误判,很可能传递到上级部门的一些决策上,影响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既无法做到有的放矢,也无法赢得民意的认同。说到底,这种“定制式满意”反映了“对上交差”“报喜不报忧”的形式主义心理,根源在于调查发起者、过程执行者的政绩观出现了偏差。

满意度调查重“评时”更要重“平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脚下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与其想方设法“讨好评”、费尽心机“求满意”,倒不如把工作做在平时,把功夫下在日常,以“群众满意”为尺,向“群众满意”而行,牢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如果只把群众满意度当成“临时抱佛脚”的考试,采取打招呼、“讨要满意”甚至“定制式满意”等方式应对,即使满意率是百分百,也终将是“纸糊的鲜花怕雨水”。

满意度调查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群众的“不满意”。因此,满意度调查不能只是为了奔着“满意”去,而更应该奔着问题调、向着真实查。与其纠结满意度有多高,不如多关心对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如何查漏补缺,花大力气写好满意度调查的“后半篇文章”,让群众看到问题解决的实效。从不满意问题的解决率、工作推进实效性等方面来衡量基层工作推进的效果,摒弃看数据的“一刀切”考核方式,以“工作闭环”打通“良性循环”。同时,要完善满意度调查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将群众评价、专业机构评价、业内评价、上级部门评价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找到更能科学反映部门工作的评价方式,真正提高工作水平。(郑勇钢)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刘杨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