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是我国第34个全国消防安全日。今年“全民消防 生命至上”的主题,不仅是对消防安全理念的凝练表达,更是对生命价值最高礼赞的深刻诠释。消防安全,这一看似老生常谈却永不过时的话题,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对生命尊严的敬畏程度,衡量着文明发展的人文温度。
消防安全是文明社会的基石,构筑着生命至上的防护屏障。 从钻木取火到智能用电,人类文明进程始终与火相伴相生。火赋予我们温暖与光明,电带来便捷与效率,但它们一旦失控,便会瞬间吞噬一切。纵观古今,多少繁华都市毁于烈火,多少鲜活生命逝于疏忽。正因如此,消防安全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是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当“生命至上”从口号转化为行动,意味着每一个消防栓的完好、每一条疏散通道的畅通、每一次安全检查的认真,都体现着社会对个体生命权的庄严承诺。在文明的天平上,没有什么比人民生命安全更有分量——这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核心要义,也是“全民消防”理念的价值根基。
“全民消防”意味着责任共担,需要将安全意识内化为公民素养。 消防安全绝非仅是消防部门的职责,而是关乎每个公民的“生命工程”。统计显示,绝大多数火灾事故都源于用火用电的不规范操作和安全意识的淡漠。当我们在家中随意堆放杂物堵塞逃生通道,当我们在单位忽视电气设备的定期检修,当我们在公共场所对消防设施视而不见,我们便在不经意间成为安全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全民消防”的精髓,在于打破“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心态,让安全意识从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自觉,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践行。从社区里的消防演练到学校里的安全教育,从企业的风险自查到家庭的隐患排除,每个人都应成为消防网络的主动节点,共同编织一张密不透风的社会安全网。
消防文化的培育需要持之以恒,让安全用火用电成为时代新风尚。 文化是行为最深层的驱动力。第34个消防安全日的到来提醒我们,消防文化的培育非一日之功,需要代代相传、久久为功。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既要传承“小心火烛”的传统智慧,也要面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带来的新型火灾风险。通过消防宣传月集中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我们正在营造一种“消防安全,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逃生技能,让青年在体验中掌握灭火技巧,让老人在关怀中更新安全观念——只有当安全用火用电的意识如同红灯停、绿灯行一样成为本能反应,只有当排查隐患、维护安全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我们才能真正构筑起火灾防控的铜墙铁壁。
我们每个人都是消防员,都是安全员。让我们从规范使用一个插座、熟悉一条逃生路线、参加一次消防演练做起,将安全意识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或许是对生命至上理念最朴素的诠释,也是对消防安全日最真诚的致敬。(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万代红)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