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将每年3月21日正式定为“国际太极拳日”。这不仅是在日历上新增一个节日,也是中华文明在全球聚光灯下的又一次优雅登场,更是东方智慧与世界对话的新起点。太极拳,这门镌刻着中华文化基因的身体艺术,正以行云流水般的魅力,架起贯通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之桥。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拳法,它是中华哲学的身体表达,是“道法自然”的生命艺术。每一个云手,每一次揽雀尾,都暗合着阴阳相生、刚柔并济的宇宙法则。当习练者在晨光中缓缓起势,他们不仅是在锻炼身体,更是在进行一场与天地万物的对话,一次对自我内心的观照。这种将哲学、医学、武学融为一体的独特实践,正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核心价值的生动体现。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不在于硬碰硬的对抗,而在于以柔克刚的智慧;不在于急功近利的追逐,而在于循序渐进的自然。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促进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太极拳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继而设立“国际太极拳日”,正是对文化多样性价值的高度认可。当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在同一片广场上练习太极拳,当“气沉丹田”的指导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种健身方式的传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的全球旅行,一种文明对话的生动实践。
在当代社会,物质丰富与精神焦虑并存,身体活动与自然体验日益减少。太极拳以其舒缓的节奏、深长的呼吸、专注的意念,为现代人提供了一剂平衡身心的良方。它不要求特殊的场地设备,不追求极致的体能消耗,却能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帮助人们找回内心的宁静与身体的和谐。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太极拳如同一座移动的禅堂,让人们在喧嚣中觅得一方净土。
“国际太极拳日”的设立,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全新范式。它既不是生硬的意识形态输出,也不是简单的文化符号展览,而是一种可参与、可体验、可内化的生活方式传播。当世界通过亲身练习感受太极拳的益处时,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也随之悄然入心。这种“由身及心”的文化传播路径,打破了语言与观念的壁垒,实现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共鸣。
我们有理由相信,“国际太极拳日”将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华文化的一扇新窗口。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不仅看到太极拳作为健身术的表层价值,更要领悟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智慧。当阴阳流转的拳势在世界各地绽放,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也在这一招一式中得以延续与弘扬。
在世界文化交融的大潮中,太极拳如同一叶轻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智慧,驶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强健着人类的体魄,更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独特的东方智慧。(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程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