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景区跟风“荒野求生”,莫让生命为流量买单

2025年11月12日18:41

来源:大河网

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挑战赛"创下50亿播放量,引发各地景区争相效仿。正如某网友所言:“七星山火了,各种地方都开始模仿秀了么?”在这场流量狂欢背后,我们必须警惕:以生命健康为筹码的景区营销是否正在失控?

平心而论,若主办方真心推广求生知识,大可举办专业的户外生存技能竞赛,又何必选择这种透支选手健康的极限模式呢?真正的荒野求生是一门严谨的生存科学:选手需要掌握搭建防风庇护所、寻找安全水源、识别可食用植物等专业技能。有经验的求生者都深知“三法则”——严寒中3小时可能失温,3天缺水将危及生命,3周不进食会导致器官衰竭。

然而,当下的荒野挑战赛却将这些生存智慧粗暴地简化为“坚持最久者获胜”的游戏规则。赛事方热衷于打造选手的“反差人设”,渲染戏剧冲突,却对选手体重骤减、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轻描淡写。更令人担忧的是,赛事宣传过分渲染“无补给、无剧本、真求生”的刺激感,以此吸引观众眼球,却对野外环境的致命风险一笔带过。这种“重流量、轻安全”的导向,正将户外运动引向歧途。

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那便是选手健康权益难以保障。长达月余的极限生存可能对选手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任何保险都无法弥补这种健康透支。

其次,主办方在博取节目流量时且淡化了野外生存的挑战性和风险性,这将助长盲目跟风的冒险文化。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容易误导公众低估野外风险,诱使准备不足的普通人贸然尝试。

同时,也应看到,当“透支健康”成为流量密码,真正科学、系统的户外技能培训与赛事将被边缘化。这将不利于户外运动的健康发展。

为规范此类赛事的开展,主办方首先应设立赛事安全准入制度。体育主管部门应对赛事进行安全预案审批与专业能力评估,杜绝准备不足的盲目办赛。其次,实施健康监测强制措施。赛事必须配备专业医疗团队,对选手进行定期身体检查,设立明确的健康红线。最后,强化赛事内容引导责任。播出平台须确保科普内容占比,明确风险提示,不得进行过度娱乐化剪辑。

一言以蔽之,荒野求生,不应是景区营销的“模仿秀”,不应是健康透支的“勇气测试”,更不应是流量的牺牲品。愿每一位从业者铭记:最成功的营销是选手健康归来,最可持续的流量是对生命的尊重,最高明的模仿是超越急功近利的远见。(重庆大学 何炘蓓)

责编:孙华峰   编辑:任昱炎  审核 :范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