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哨声渐近,这五年的发展成绩单,从不是案头的冰冷数据,而是藏在百姓柴米油盐里的鲜活变化。扎根基层一线,最能触摸到这些发展的温度——乡村直播间的订单提示音、社区养老中心的欢声笑语、街头扫码骑车的便捷身影,这些日常碎片拼起来,就是“十四五”最动人的民生图景。
电商进乡村,小屏幕激活大市场。曾几何时,“好货藏深山”是许多乡村的痛点。秦巴山区一个小村落里,果农张大爷曾常年犯愁——自家种的高山苹果口感出众,却因销路闭塞,只能等着收购商压价收购。“十四五”期间,农村电商的春风吹到了山坳里,驻村的年轻干部带着村民架起手机、支起补光灯,手把手教老人做直播,苹果售价直接提升三成。这不是个例。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发布的监测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5000亿元。从村级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到冷链物流打通“最后一公里”;从直播技巧培训进村,到区域农产品品牌抱团出海,基层工作者牵头搭建的“数字桥梁”,让大山里的特产真正变成了百姓的“钱袋子”,乡村振兴的活力在指尖不断涌动。
服务沉社区,小举措托举大幸福。“养老安心”是千万家庭的期盼,“十四五”期间,社区养老服务的精细化升级,让这份期盼有了坚实落点。一些独居老人的过上了“早上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听健康讲座,中午和老伙伴们一起吃两荤一素的营养配餐,下午跟着老师学书法”的生活,“以前做饭凑合吃,现在顿顿热乎又营养,按下呼叫器就有人来帮忙,孩子们在外上班也踏实多了。”这样的暖心场景正在全国普及。民政部发布的“十四五”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至2024年,全国新建和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超10.5万个,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从60%提升至86%,“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在3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基层工作者通过入户走访收集需求,推动助餐、助医、助急服务精准落地,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拼凑起老年群体的幸福晚年,也让“老有所养”的民生承诺愈发清晰。
绿色融日常,小改变守护大蓝天。“出门扫单车,通勤坐公交”,如今已是许多城市的出行常态。“十四五”期间,绿色出行从“环保倡议”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数据见证着绿色转型的加速度。交通运输部202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全国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60%,较2020年提升10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100万辆,城市公交新能源车辆占比超82%。基层工作者牵头开展“低碳出行”宣传、优化共享单车点位布局、推动公交线网延伸,这些“微行动”汇聚成生态保护的“大力量”,让蓝天白云成为城市最常见的“背景色”。
从直播间的订单提示到养老中心的笑声,从共享单车的车铃到新能源公交的身影,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小确幸”,正是“十四五”发展最生动的注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共享成果、感受温暖。站在新的起点,这些民生温度将继续成为前行的动力,让未来的发展答卷更有厚度、更暖人心。(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