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电话手表岂能异化为儿童攀比的“名利场”

2025年11月14日11:06

来源:大河网

11月12日,据报道,本该守护儿童安全的小天才电话手表,却沦为中小学生的“社交攀比”,衍生出账号售卖、代运营、刷赞等灰色产业链。小天才手表的儿童社交异化,折射出儿童教育领域的商业化渗透现象,更敲响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警钟。

儿童产品的核心价值应是服务成长与安全,小天才手表的定位、通话功能本是为家长与孩子搭建安心桥梁。但其推出等级化点赞机制、“轻触加好友”社交模式,则偏离了产品初衷。11级以下每日仅能点5个赞的限制,60万赞即可成“大佬”的人为设定,在无形中制造了社交壁垒,诱导孩子将点赞数当作社交的攀比。部分学生每天花费4~6小时运营账号,甚至牺牲学业冲级,这种以时间和精力换取虚荣心的行为,对学龄期儿童的价值观塑造。

在小天才手表社交机制的背后,正形成一条完整的商业化灰色链条。代运营账号7天收费30-50元,125万赞账号售价高达1200元,第三方“bot”工具公然售卖,这些灰色操作将儿童社交扭曲成金钱交易。未成年人的世界观尚未成熟,容易在“买靓号”“冲点赞”的攀比中迷失,把虚拟人气看作和同龄人攀比的资本,而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和情感。

从产品本身看,小天才作为面向未成年人群的产品提供者,显然未充分履行网络保护义务。其设计的等级点赞体系缺乏有效的沉迷干预机制,对账号买卖、代刷等违规行为也未建立健全的监测管控体系,违背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企业不能为了追求用户黏性而牺牲儿童利益,盈利逻辑更不应凌驾于未成年人保护之上。

遏制儿童社交商业化,更需要多方合力。企业方应整顿相关社交机制,增设监护人监管权限,关闭违规交易的生存空间;监管部门需强化执法力度,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灰色产业链严肃查处;家长作为监护人,则要加强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社交观与价值观,区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

儿童的世界本应纯粹,社交应基于真诚与陪伴,而非点赞数与账号价格。小天才手表的灰色产业链是一面镜子,警示我们必须严守儿童教育领域的底线,严防过度商业化的侵蚀。孩子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应让科技产品真正服务于儿童成长,而非成为侵蚀他们身心健康的“潘多拉魔盒”。(郑州大学 余乐)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范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