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清洁袋上的暖心对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2025年11月14日16:20

来源:大河网

近日,一则关于高铁清洁袋的新闻温暖了无数网友的心。一位担心孩子沉迷手机的家长,在清洁袋上写下自己的焦虑;一位21岁的大学生看到后,用亲身经历作出真诚回应。这场素未谋面的对话,生动诠释了一个朴素却深刻的道理——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故事开端,始于一段再普通不过的家长心事。“今天一早被14岁孩子的一条信息搞得心情很糟糕……”字里行间,藏着多少无奈与焦虑。这样的心情,想必很多父母都曾经历过——看着孩子整日捧着手机,既担心又无措,不知该如何走进那个看似封闭的青春世界。

幸运的是,这份心事没有被遗忘在飞驰的列车上。大学生小派发现了它,并用自己走过的路,给出了最真诚的回答。“初高中时,我也曾熬夜追剧、看小说和打游戏。”她没有居高临下地说教,只有感同身受地理解。这句话,抚慰了许多焦虑父母的心——原来,并不只有自己的孩子才会这样。

更值得深思的是小派的转变过程。“我最沉迷电子产品的时候,爸妈每晚都放下手机看书。”在她生动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爸爸用崭新的五元钱当书签,妈妈用手做镶着蝴蝶的书签,全家人一起买书、读书,在书上留下各自的笔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却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渐渐地,她也学会了主动放下手机,在书香中寻找更持久的快乐。

许多网友坦言“看哭了”,不仅是因为故事本身的温情,更是因为它触及了家庭教育的本质。在这个充斥着教育焦虑的时代,我们总是执着于寻找“正确”的教育方法,却忽略了最根本的一点:真正的教育,始于父母的自我教育。当我们要求孩子放下手机时,我们手中握着什么?当我们期待孩子热爱阅读时,我们又正在做什么?

小派那句“希望您能相信孩子是爱您的,即使我们仍然含蓄地不会向父母直接表达爱意”,不仅道出了千万孩子难以启齿的心声,也点醒了我们:所有教育方法的根基,始终是信任与爱的联结。这句动人的话跨越了两代人的心理隔阂,让焦虑的家长看到——孩子内心深处始终存在着一份不曾说出口的珍重。

教育,从来不在遥不可及的理论中,而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悄然发生;它不依靠千言万语的说教,而源自一言一行的感染。正如小派一家的故事所展现的——当父母以身作则,孩子便会在潜移默化中走向更好的自己。每一位用心陪伴、真诚示范的父母,本就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也最真实的老师。(郑州大学 喻颖超)

责编:孙华峰   编辑:任昱炎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