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辞家千里又千里,务必争气再争气”的话题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抖音上相关视频累计点赞超百万,《人民日报》评论的相关文章更是引发千万异乡人的情感共振 。从塞满行李箱的家乡特产到手机里存满的往返车票,从深夜写字楼的灯光到异乡出租屋的泡面香,无数年轻人用行动诠释着这句朴素誓言,也勾勒出当代青年逐梦远方的群像。
“辞家千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远征,故乡是根脉,他乡是战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挣脱母体,并非不爱故土的温床,而是要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扎根生长。有人背井离乡求学,在实验室里熬过无数通宵;有人响应号召奔赴西部,把青春热血洒在边疆大地;有人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征程。这场迁徙早已超越物理空间的转移,是从熟人社会到陌生规则的适应,是从温室花朵到风雨松柏的蜕变。每一张火车票都是一枚勋章,每一次视频通话里的“我很好”,都是藏着思念与坚韧的成长宣言。
“务必争气”是心底滚烫的承诺,却不是枷锁般的苛求。它像一盏明灯,在迷茫时照亮前路,却不该成为压垮自我的重担。有人将“争气”误解为追名逐利的竞赛,在同龄人焦虑中盲目奔跑,却在疲惫中迷失方向;而真正的争气,是用专业所长浇灌孩子的科技梦想,是在平凡岗位上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是不辜负自己的选择与时光。它不是活成别人眼中的成功模板,而是在自己的节奏里稳步前行,就像河流奔涌,或激越或舒缓,终能抵达属于自己的海洋。
在“辞家”与“争气”之间,更需懂得张弛之道。弓弦绷得太紧易断,心灵逼得太急易累。那些深夜里的emo时刻、偶尔泛起的退缩念头,从来都不是“不争气”的证明,而是奋斗路上的正常驿站。就像父亲为异乡求学的女儿支起炒饭摊,故乡的爱从未因距离而褪色,它是我们歇脚时的港湾,也是再次出发的底气。学会与自己和解,允许偶尔“泄气”,才能在漫长征途上走得更稳、更远。
辞家千里,是青春的选择;争气前行,是生命的姿态。这场远征里,没有既定的路线,没有统一的答案。重要的不是走得多快、走得多远,而是始终保持前行的勇气与从容的心态。愿每一个异乡人都能在“争气”中实现价值,在“思乡”中汲取力量,让千里征途上的每一步,都成为不负时光、不负己心的精彩注脚。毕竟,最动人的“争气”,从来都是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山西传媒学院 胡琪悦)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