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科技赋能全运,智慧赛事照见未来中国

2025年11月19日17:08

来源:大河网

据报道,在第十五届全运会上,数字系统让“老馆焕新”、绿电为运动场馆节能减排、自动驾驶巴士在场馆间安静穿行……科技正全方位融入赛事,为这场体育盛会注入智慧与温度,勾勒出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图景。这不仅是赛事组织方式的革新,更是新发展理念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标志着大型体育赛事正从单纯追求竞技成绩,迈向提升全民福祉、推动城市发展的新高度。

科技赋能,彰显创新驱动的引领力量。全运会作为国家级综合性体育赛事,正日益成为展现科技实力的重要平台。在第十五届全运会上,科技创新从辅助角色转变为核心驱动力,重塑体育赛事的组织与体验。数字孪生技术大放异彩,老旧场馆在虚拟世界精准“重塑”,无需大拆大建就能功能升级。深圳体育中心体育馆借数字建模,将1985年的老建筑变为可动态调整的智能空间,可开合屋盖、智能座椅等系统,让场馆在篮球赛与演唱会模式间灵活切换,兼顾城市记忆与多元需求。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让赛事管理精准高效。广州天河体育中心2000多个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AI算法预测高峰时段,自动调配安保、保洁等资源,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提升运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此外,全运会中成熟的智能安防、无感支付等技术,正加速向智慧城市推广,产生“赛事-城市”技术溢出效应,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思路。

绿色转型,诠释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温度。本届全运会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赛事全周期,让体育盛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运动场馆广泛运用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搭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能源体系。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光伏幕墙年发电180万度,能满足场馆全年六成照明需求;深圳大运中心游泳馆地源热泵系统,借地下120米地热交换,让制冷制热能耗降低45%。这些技术不仅减排,还与场馆功能深度融合,如光伏板兼具遮阳与发电,地源热泵与泳池水循环联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理念更渗透于细节:雨水回收系统将雨水转化为绿化用水,节能LED照明随人流调节亮度,可降解赛事用品减少白色污染。这些设计以“双碳”目标为指引,在保障赛事精彩的同时,最大化环境效益。运动员在绿电泳池中竞技,观众在节能场馆内观赛,体育赛事正默默传递绿色生活理念,激发全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共鸣。

智慧服务,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智慧科技的温度,最终体现在对人的关怀上。本届全运会的智慧服务系统,以解决民众观赛痛点为出发点,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自动驾驶巴士的常态化运营,不仅缓解了赛事期间的交通压力,更让民众提前体验到未来出行的便捷——车辆通过高精度地图与多传感器融合,实现厘米级定位与毫秒级响应,遇到行人自动减速,遇到障碍物主动避让,安全性与舒适性兼备。智能导航系统则让“找场馆、找座位”不再困扰观众。通过手机App,观众可实时查看场馆内人流分布,规划最优路线;到达座位后,系统自动推送赛事信息、运动员资料等个性化内容。无感支付、电子票务等技术则简化了入场流程,让观赛体验更加流畅。这些创新服务的背后,是赛事组织者将人民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科技的应用不再追求“高大上”的表象,而是聚焦于提升民众的获得感,让全运会成为全民共享的智慧生活盛宴。

全运赛场上闪耀的科技之光,必将照进寻常百姓家,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注入持久动力。在这个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的新时代,全运会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现着一个更加智慧、更可持续、更富温情的未来图景。(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万代红)

责编:孙华峰   编辑:谭敏  审核 :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