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以天鹅为媒,赴一场三门峡冬游之约

2025年11月21日17:42

来源:大河网

近期,2025“冬游中原·老家河南”主题宣传推广活动热烈开幕,当郑州、开封、洛阳等热门城市持续占据文旅话题中心时,三门峡这座低调的豫西小城,正以万只天鹅起舞的生态奇观、地平线下的地坑院秘境,向八方游客发出诚挚邀约。这场以天鹅为纽带的文旅盛宴,既彰显了河南生态与文化的双重魅力,更印证了小众城市深耕特色、坚守本真的发展智慧,让“老家河南”的冬日邀约满是质感与温度。

生态为基,候鸟奇观是最动人的自然请柬。每年冬季,西伯利亚大天鹅如约飞抵三门峡黄河湿地,上万只精灵在湖面嬉戏、天空翱翔,与红头潜鸭等珍稀鸟类共同构成冬日限定的生态画卷。这并非偶然绽放的盛景,而是河南数十年如一日守护黄河生态的必然回报。从黄河湿地的系统性修复到候鸟栖息地的专项保护,从减少人为干扰到完善生态监测体系,正是这份对自然的敬畏与坚守,让三门峡成为候鸟信赖的“越冬天堂”。如今,天鹅起舞的壮观景象已成为小城最亮眼的名片,摄影爱好者扛着相机穿梭湿地,游客们举着手机记录精灵身姿,生态保护与文旅体验在此形成良性循环,也让“看天鹅”成为冬季河南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体验之一。

文化为魂,小众韵味藏着最鲜活的中原故事。相较于开封的宋韵风华、洛阳的盛唐气象,三门峡的文化魅力更显独特厚重。地平线下的地坑院,作为远古穴居生活的活态延续,“进村不见院,进院不见房”的奇特布局,既体现了古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存智慧,也藏着河南人“踏实过日子”的生活哲学。排水圣井的巧思设计、建筑布局中的风水讲究,每一处细节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虢国博物馆里的商周青铜器,见证着“天子驾六”的昔日荣光;函谷关的青石板路,镌刻着道家文化的千年文脉;庙底沟遗址的彩陶碎片,诉说着仰韶文明的灿烂过往。更难得的是,扁包包的松软口感、羊肉胡萝卜的浓郁鲜香,夜市上块大味美的涮牛肚,一口下去满是“中”的满足感。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里,千年文脉藏在寻常滋味中,既让传统有了可触摸的温度,也让游客感受到最真实的“老家河南”。

惠民为桥,诚意举措让小众惊喜触手可及。河南此次推出近100个4A以上景区免门票或5折优惠政策,三门峡的天鹅湖湿地公园、地坑院、函谷关等核心景点也位列其中,让游客以实惠价格就能解锁生态、文化与美食兼具的多元体验。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没有人挤人的拥挤,在这里,游客可以静静欣赏天鹅起舞,深入地坑院与村民闲谈,在夜市探寻地道风味,沉浸式感受小城的慢节奏与真性情。这种原生态、高品质且低门槛的旅游体验,恰恰击中了当下游客“逃离拥挤、追求本真”的需求,也让三门峡在同质化的文旅竞争中走出了独特路径,更彰显了“老家河南”待人接物的真诚底色。

从万只天鹅的生态之美到地坑院的人文之奇,从特色美食的烟火之暖到惠民政策的诚意之举,三门峡的走红,给河南文旅发展带来深刻启示:热门城市有热门城市的底蕴,小众城市有小众城市的特色,不必盲目跟风复制,深耕本土资源、坚守真善美底色,就能走出独特的发展之路。“冬游中原·老家河南”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广热门景区,更在于让更多像三门峡这样的城市被看见、被喜爱,让游客发现河南的多元魅力。

这个冬季,不妨循着天鹅的翅膀,赴一场三门峡之约。在这里,你能遇见生态与文化的和谐共生,感受小众城市的真诚与温暖,更能读懂河南文旅“不止于热门,处处有惊喜”的深层内涵。而三门峡的坚守与探索,恰是小众文旅的发展启示:深耕本土、守住本真,自会收获人心所向。(郑州大学 陈丽娜)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