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让法治成为公民的信仰

2017年11月01日07:5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于怡冉

  河南省黄河公证处举办“法治阳光”主题活动,新乡市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建设新时代法治校园”主题活动……如今,各地都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其中以“法治”为主题的活动接二连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者,治之端也。一个现代化的国家,首先是法治的国家,法治既意味着更完备的制度与秩序,也意味着更多的公平和正义。“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贴满大街小巷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把“法治”印刻在公众的脑海里;送法下乡等活动把“法”的观念带进基层;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案件1458.6万件,每天审理的案件约8万件……这些均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不断完善,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美好生活需要法治呵护,法律权威的彰显需要每个人秉持法治精神。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引用了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一句警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商君书·画策第十八》也说道,“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这些都告诉我们,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对其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法治信仰定能植根于每个公民的灵魂深处,法治中国建设必将蹄疾步稳。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