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使公共服务更贴心

2017年11月22日08:27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原本是件好事儿,可为证明钱是本人申领的,郑州市多个社区要求行动不便的老人,需手拿当天报纸举在胸前拍照,以证明“自己还活着”,这种做法让一些老人“难以接受”。在采访中,有社区工作人员向《大河报》记者表示,老人对这种方式有抵触,他们能理解,但也是无奈之举。不过,也有社区较人性化,以微信视频的方式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认证。

  操劳几十年,退休一身轻,退休之后,没有了工作的羁绊,闲暇时间也多了起来,于是不少老人都希望四处走走看看,好好享受一下惬意的退休生活。但是,很多老人都面对一个同样的烦恼——养老金资格认证。提起退休生活的不便之处,多数老人都对养老金认证颇有微词,尤其是那些长期居住在外地的老人,更是对此苦不堪言。相比起传统的“登门认证”,“拍照认证”本身无疑是一种进步,由此意味着老人可以免受鞍马劳顿之苦。不过,“手持当天报纸”这样的规定,却让不少老年人心生不快。

  站在老年人的角度看,这样的规定不仅有“有罪推定”之嫌,而且多少会令人感觉心里不舒服。站在社区管理者的角度看,作此规定也有难言之隐——一方面是冒领者确实存在,另一方面是人手实在紧张。在难以做到登门核实的前提下,有没有更好的认证方式?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微信视频认证即为其一。微信“刷脸”认证养老金资格,看似只是一个细节的完善,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服务理念的巨大进步——相关部门不是站在方便管理的角度出发,而是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以人性化的措施为老人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变老”已经不再单纯地用以形容个人状态,而是更多地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提出。人至老年,不仅身体日渐衰弱,精神也难免变得敏感,点滴细微之处的刺激,或许都会在老人心中激起巨大的波澜。乘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春风,公众的工作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微信“刷脸认证”让人们看到,新技术完全可以给老年生活带来更多便利,问题在于,相关部门能否在实现信息联网、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一些新举措、新方法,从而确保老人可以心无旁骛地安享晚年呢?

  与微信“刷脸认证”相似,户籍业务办理方式也在悄悄发生改变——办理户籍时不清楚、害怕漏掉某个材料跑冤枉路或者排队等待时间长……以往遇上这些难题,群众只能看着时间白白浪费。昨日,郑州市公安局东风路分局“微户政”业务正式运营上线,引导市民先在微信上通过“微户政”自助评估、预约办证,目的是让群众少跑趟,不排长队。随着社区容积不断扩大,户籍室往往是最为人头攒动的场所,作为“民警听民声”活动的组成部分,“微户政”的推出无疑为民众提供了更为贴心和便利的服务。

  与民生相关的两件小事,虽然都曾困扰市民很长时间,但借助移动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又都不乏妥善解决之策。看得出来,“科技改变生活”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体现在公共服务推陈出新的细节改善上。借助“互联网+”的春风,创新经济正在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公共服务转型升级也大有用武之地。通过微信“刷脸认证”和“微户政”这样的管理细节可以看出,当传统的公共管理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自然会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由此也使人对公共服务的持续改善有了更多期待——在不断提高城市硬件配置的基础上,如果能多一些体贴入微的“增值服务”,既能够改善市民体验,也可以使公共服务更加精准到位。相比起具体细节,这种公共服务理念更值得赞赏和推广。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