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科学流言”有啥启示?

2018年01月08日08:08

来源:大河网

Vje9-fyqincv2278567

  【新闻速览】2017十大“科学”流言榜揭晓

  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图像?“量子隐身衣”已经问世?西瓜400天不腐烂是因为喷了防腐剂?2017年十大“科学”流言榜评选出炉,入选的“科学”流言都曾在网络上流传一时,且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见1月7日《北京青年报》)

  诸如一滴血知晓孩子是否“天赋异禀”、一滴唾液就能预测你的未来之类,这些流言跟“紫菜粉丝大米都是塑料做的”“西瓜400天不腐烂是因为喷了防腐剂”等,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抓住了健康、教育、食品安全等公众最关心、与切身利益最相关的问题,极易触动大家的敏感神经。有的流言、谣言哪怕人们明明心里清楚未必靠谱,也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点击、转发,导致其病毒式传播泛滥。

  针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科普流言,倘若没有专业知识做支撑,一般人很难做出正确判断,尤其是某些涉及民生领域的不实传言、谣言,往往煞有介事地引用权威意见,拿所谓事实和数据佐证,甚至“有图”“有视频”“有真相”,就更容易让人稀里糊涂、不由自主地相信了。此类伪科普不仅无益可谈,反而添乱、帮倒忙。这就提醒大家对未经证实的科学流言要多长个心眼儿,不能“慌不择路”“病急乱投医”,也不能当传言“二传手”,让自己和朋友圈中流言的毒。

  关于科学的流言之所以有市场,与权威科普薄弱、乏力不无关系。只有科学理性、真实权威的声音走在前面,并在“伪科普”出现之后及时辟谣以正视听,才能有效遏制其传播和危害。因此,要建立常态预警机制,用科学常识将不实流言掐灭在萌芽状态;要建立有力应对机制,权威部门、专家学者要及时回应,就有关现象做出科学、可信的解释,让谣言不攻自破;要发挥辟谣平台的功能,包括专家释疑、谣言库等,给广大网民提供自我科普、自我辟谣的路径。(范子军)

Fi88YBSXmaJnm4wbbRdNR8BQWZRz

  【十大“科学”流言】

  1.左右脑年龄测试风靡朋友圈,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图像?

  2.人类谋划再次登月,但霍金曾警告“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3.引力波新闻刷屏,需要穿“防引力波辐射服”进行特殊防护?

  4.热传视频拿“塑料”做文章,紫菜粉丝大米都是塑料做的?

  5.西安女子被狗咬伤注射疫苗后仍死亡,狂犬病疫苗无用?

  6.癌症筛查获重大突破,一滴血就能“测癌”?

  7.寒冷刺激削弱免疫防御能力,受冻会导致关节炎?

  8.山东产妇中暑死亡,坐月子真的绝不能吹风吗?

  9.西瓜400天不腐烂,是因为喷了防腐剂?

  10.“大爷隐身视频”网络热传,浙大已经研制出“量子隐身衣”?

  【网评热议】

  粉碎“科学”流言要及时全面覆盖

  当下,监管部门辟谣“科学”流言,有几个特别明显的不足,包括反应慢,回应不及时,一年才粉碎一回,而“科学”流言已经扎根;不顺应网络时代,没有掌握现代传播特点,传播手段传统而OUT;回应方式老套,生硬说辞,干巴巴的,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监管部门的辟谣反而遭到不少网民的质疑,非常尴尬失败。

  打破“科学”流言需创新科普方式

  要创新科普宣传,像“中国历史朝代歌”“农历二十四节气歌”那样,科普宣传也应朗朗上口、简明易记。还要培养民众独立思考的能力,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反之,就容易被流言牵着鼻子走。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