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纵火案”:唯有法治才能传递正义力量

2018年02月10日10:09

来源:法制日报

  莫焕晶

  【新闻背景】

  “杭州保姆纵火案”一审宣判 莫焕晶被判死刑

  2月9日,浙江杭州保姆纵火案一审宣判,被告人莫焕晶以放火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毫无疑问,这个判决结果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与公众的期待相吻合。

  从去年6月至今,半年多来,杭州保姆纵火案始终牵动着人们关注的目光,首先是因为这个案子的极端性,一把大火烧掉了4个鲜活的生命,也烧毁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死者中甚至还有3名未成年人,他们都有享受美好人生的权利;其次是这个案子暴露出来的人性之恶,一个嗜赌者在癫狂的状态下可以做出如此冷血的事情,不能不令人心寒。

  正因如此,本案成为2017年到2018年跨年度最受舆论关注的案件之一,网上无数条微博、微信、评论、跟帖都在谈论这个案子,角度各异、观点不同,但是纵观所有,人民的期待最终都可以落在一个点上,那就是惩恶扬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谁能承担起这个责任?谁能树立起社会的信心?唯有法治。

  面对恶行,原始社会人们同仇敌忾;封建时代人们苦盼青天。而法治社会,法治是信仰,更是力量,唯有法治的公平正义,让人们内心确信正义绝不会缺席。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当前中国司法和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旗帜。这句话很朴实,但它却点到了司法最根本的地方,无论是西方的法治理论还是中国的法治理论;无论是西方的司法制度还是中国的司法制度,不能实现公平正义就不是好的司法,就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与拥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司法公平正义为最高目标,从立案登记制度改革到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到员额制改革,各项措施无一不是剑指司法体制机制中的痼疾与顽疾,改革成效日益凸显,人民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彰显。

  杭州保姆纵火案的审理,体现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价值追求,树立了公众的法治信心。宣判之后,受害人家属林生斌在第一时间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恶魔终于得到了法律的制裁,感谢杭州中院的公正判决”,相信很多人和林生斌的感受是一样的。确信法律是通向正义的唯一途径,这是对所有关注此案者的最好交待。

  无论案件多么极端,情节多么恶劣,对人性的伤害有多大,唯有法治才能抚平这一切,唯有法治才能传递正义的力量。

  【早前报道】

  杭州保姆纵火案延期审理 保姆道歉信:愿立刻去死

  杭州中院回应“保姆案”强行指定律师质疑:系被告人提出

  杭州保姆放火案被告人律师因管辖权异议离庭

  教授为什么要给纵火案保姆辩护? 背后原因是这样

  【网评热议】

  以严密的证据实现正义

  以司法抚平伤口,以司法恢复正义。莫焕晶的放火罪行,极端残忍,泯灭人性;越是这样的极端个案,越是需要司法机关以证据说话,彻底查清案情,不留死角和疑点,同时也需要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辩护权利,实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

  “桃姐式保姆”不会成普遍现实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很多岗位都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最重要平台,甚至没有之一。这一背景下,应该把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现代家政业,放在重要位置。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行业流溢着现代血液,雇主与保姆之间拥有新型关系。时代发展到今天,如果人们心中还有着普遍的“桃姐梦”,把感情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甚至不厘清雇主与保姆边际,那真是太落后于时代了。

  别再有“桃姐式保姆”的幻想了,“桃姐式保姆”不会成为普遍现实。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