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工匠培育要重视精神催肥提壮

2018年03月14日17:21

来源:大河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令我印象最深。”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能建北京设备公司磨机事业部金属结构厂铆工二班班长刘加军说,“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保障收入的同时,出台更多政策提高蓝领工人的荣誉感、获得感”。刘加军坦言,跟他一同从技校毕业的同学有40多人,坚持到现在从事铆工的只有四位。应该想办法留住更多技术人才。(3月14日新华网)

  工匠精神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追求。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保持一定竞争力,说到底要靠无数个工匠的付出。没有工匠的具体劳作,产品就不会出彩,那么在市场竞争中,就不可能稳操胜券。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实现这“三个转变”,人是决定因素,离不开千百万工匠的脱颖而出。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对工匠型人才的要求更为具体。随着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端工匠缺乏仍然是一块短板。我国虽然在积极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机制,但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仍然不足。普遍来看,各职校之间差别较大,有的职业院校基础设施不完善,实习基地和实训设备缺乏,教学手段落后,教学仪器设备陈旧,图书资料短缺,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要秉持“人才投入是最大收益投入”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资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技能人才开发。

  打通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应一视同仁,在非公企业工作的技能人才,可以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称;事业单位招聘在条件设置时,应从分顾及技工院校毕业生等等。对在地方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且在本地就业的职业院校毕业,应给予一定奖励和住房补贴。这些措施,有助于培养人、留住人。

  普遍看,工匠型人才创造的价值与付出还不成正比。改变这种现状,政府和企业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依据技能人才创造的价值来决定他们的收入。对于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不仅要让他们的经济收入比得上高学历专家,同时也要给予较高的社会地位。

  真正的工匠型人才,不仅要看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还要把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放到重要地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不仅仅要关注热爱发明、崇尚技术、献身工程的工匠,更要关注工匠精神的培养。从供给侧入手,建立完善技能人才载体,优化技能人才创业平台供给,以事业留人。把功夫下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才能形成工匠人才济济的氛围。(张全林)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