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治理消费诈骗

2018年03月15日08:4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实施,多个部委的职责将整合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可以预料,今后市场监管的力量将会大大加强。

  □河南日报评论员 丁新科

  每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后,有关消费维权、消费骗局的消息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360安全专家对近期高发的诈骗手段进行分析,曝光五类最具特点的消费骗局,为消费者敲响警钟。(据中新网3月13日报道)

  这五类消费骗局很有典型性:运营专家式诈骗,冒充各类专家假运营实诈骗;“粉丝经济”式诈骗,利用粉丝崇拜偶像的心理诈骗钱财;家族企业式诈骗,“彩票特码”成骗局噱头;简单粗暴式诈骗,“返利红包”只收钱不返利;嘘寒问暖式诈骗,保健品、收藏品专门瞄准老年人。

  很多人对这五类消费诈骗的套路并不陌生,因为身边的人“中过招”的不在少数。因而,安全专家通过归纳类比,将骗子的手段予以曝光,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受骗,显得非常有必要,也很有警示意义。这些诈骗伎俩之所以得逞,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如警惕性不高、爱占小便宜、好逸恶劳、情感缺少慰藉等。尤其是骗子利用一些网络漏洞、软件技术,制作逼真的转账、聊天截图,诱导消费者上当,这种陷阱更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作为消费者而言,避免上当的好办法就是保持警惕性,不接不明来历的电话、不点不明来源的链接、不信无缘无故的示好,拒绝蝇头小利,也就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对于有疑问的消费推销,果断拒绝其实是一种恰当的处理方式,很多人往往在不明就里、半推半就的过程中上了“道”,与其这样,不如一开始就不给可疑的人以机会。不要相信网上所谓动动鼠标就赚钱的方法,那些“恭喜你,中奖了”的消息更是无稽之谈。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保持冷静,理性判断,甚至上网搜索一下类似的事件,或许你就能发现骗子的马脚。

  而在治理消费欺诈的手段中,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在不少智能手机都自带安全管家软件,这类软件可自动识别诈骗短信、推销、骚扰电话,有效地减少了骗子得逞的概率。然而,目前这些安全软件也面临着各自为战的困境,能否建立一个统一的安全技术平台,共享基础数据信息、定期发布消费提醒,从而让更多的人受益,下一步还需要相关的部门、协会、企业沟通协商解决。

  治理消费欺诈,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至关重要。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传来好消息,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拟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实施,多个部委的职责将整合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可以预料,今后市场监管的力量将会大大加强。综合利用执法、技术、司法、宣传等多种手段,打击消费欺诈行径,安全、健康、公平的消费环境将更有保障。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