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诗平文图片源自于网络
日前,福建武夷山市公安局旅游警察大队民警在九曲高速路口巡查时,发现一辆疑似“野导游”揽客的车辆,民警上前盘查,当场查获1名“野导游”,这已是该大队自2017年1月成立以来查获的第68名“野导游”。据介绍,武夷山旅游警察大队成立一年多来,共劝告围追兜售、非法揽客人员35人次,帮助游客2400余人次,查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92起,查处非法运营“黑车”118辆次,为武夷山景区撑起了“安全伞”。(5月14日新华网)
我国是不折不扣的旅游大国,近年来,旅游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有效开放,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安全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景区人数超负荷、纠纷解决难解决慢、游览秩序混乱等问题仍然存在,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变成了“来了就想走的遭遇”。在此背景下,旅游警察应运而生,一些地方相继成立了旅游警察队伍,担当起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治安环境的重任。
“旅游警察”上线,朝维护旅游软环境路径迈出正确的一步。实际上,世界上已经有不少国家,如埃及、泰国、阿根廷、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都已设立专门的“旅游警察”,一些国家考虑到该类警察的特殊性,还通过法律将其编制、职责,乃至装束等细节确立下来,以区别于普通警种,让其执法权行使更符合景区特质。
实践也证明了“旅游警察”在旅游执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旅游警察将把各种执法力量整合在一起,发挥合力,增加对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度。尤其是“旅游警察”的加入凸显了旅游市场刑事执法的倾向,其震慑作用不同以往,值得期待。另一方面,多部门联勤联动、联合执法,将改变青岛“大虾门”事件中游客找警察,警察让找工商,工商又让找消协的扯皮、推诿现象,大大提高监督执法的效率,更好更快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违法事件的高发频发,“旅游警察”的设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完全可以在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之上在更多的地方进行推广。心所向,持以恒。实现“术业有专攻”的旅游警察,是整顿旅游市场新思路下打出的一记重拳,愿旅游警察能够真正撑起旅游秩序的“安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