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谢师,何必成宴

2018年08月06日08:21

来源:大河网

  大河报评论员赵志疆

  随着高考录取工作推进,一批又一批新生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升学宴”和“谢师宴”开始频频亮相。近日,多地为此发布新规。周口市下发通知,要求党政干部、公职人员、教职员工不得参加“升学宴”“谢师宴”等,对违规操办和参加这些宴会行为的,要坚决给予查处、曝光;漯河市纪委监察委下发《关于严禁违规操办和参加“升学宴”“谢师宴”的通知》,狠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操办和参加“两宴”的不正之风,杜绝违规操办“两宴”借机敛财歪风。(详情见本报今日AⅠ·06版)

  “金榜题名”是人生一大喜事,亲戚朋友一起聚聚,原本也是人之常情。不过,人之常情仅限于“家宴”,如果大摆宴席、广纳红包,这种聚会不免会改变了味道,“升学宴”当属此列。

  虽然以“升学”为名,“升学宴”的核心却只在一个“宴”字。以“宴”为名,少不了迎来送往、财源广进。寻常人等大摆宴席,不免累人累己——其间收取的红包礼金,充其量不过是零存整取,早晚还要各自奉还。如果设宴的是党政干部,更是难免瓜田李下之嫌——觥筹交错之中,多少人是为莘莘学子道贺?又有多少人是为了亲近权力而来?

  至于“谢师宴”,同样散发着异样的味道。以“谢师”为名,这样的宴席自当以老师为主角,从早些年学生家长的自发行为演变至今,原本表达朴素敬意的“谢师宴”,日渐在攀比中水涨船高,不仅宴席档次越来越高,规模也越来越大,甚至不乏一些手握权力者借机敛财。实际上,以“谢师”之名大操大办,原本就有陷老师于不义的嫌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对于老师来说,参与吃请、收受礼品原本就有违职业规范,倘若趁机敛财或为他人敛财做嫁衣,则不免触犯党纪国法。

  无论“升学宴”还是“谢师宴”,其档次与规模往往并不取决于考生的成绩,而是取决于家长的“能力”。究其原因,与婚丧嫁娶中的大操大办一样,高标准的宴席已超出人情往来的民俗范畴,而是举办者手中的权力在调配资源。正因为如此,多地叫停“升学宴”“谢师宴”,都指向党政干部和公职人员。如果权力能够受到有效约束,借人情往来之名而行权钱交易之实的大操大办将大大减少;反之,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约束,即使叫停了宴席,也难以杜绝宴席幕后的交易。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叫停宴席之余,更应加强针对权力的监督和问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普通人办“升学宴”和“谢师宴”虽不在叫停之列,但对于此类累人累己的习俗,还是一切从简为好。孩子金榜题名,充其量不过是自家喜事,“家宴”已然足够分享喜悦,何必兴师动众劳烦他人?至于“谢师宴”,一句真诚的感谢足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何必因一餐饭食陷老师于不义的境地?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