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那么,九月下旬应该是为收获提供全方位保障准备阶段。从2014年开始,每年的这个时间,国家网络安全周如期举办,全国各地围绕活动主题,通过各种各样的平台和方式,宣传普及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技能,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国家网络网络安全宣传周正逐渐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品牌活动,受到越来越民众的关注和参与。正如一大锅正在熬着的粥,如何根据全国民众的需求,熬出香飘神州的好味道,让他们不请自来,来一次就能常年惦记着,需要好锅,好料,还有好厨艺。
好锅是必需的。网络安全宣传要围绕互联网展开,更离不开网络这个平台。如何打造出安全可靠而又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平台,是熬好网络安全“粥”的锅。而互联网在我国早已普及,网民数量已经超过8亿,其中手机网民7.88亿。如何用好互联网,将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普及到位,需要各方一起努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锅有了,还得有好材料。互联网集中了这么多人,肯定要准备内容丰富、品种多样的材料。首先,是一个相对虚拟而又自由的网络空间,网络安全离不开技术保障,那么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必备的。其次,互联网又是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离不开内容的支撑,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必须有足够多的正能量材料才行。这就要求全社会积极参与,全力提供。
俗话说,众口难调。有了好材料,肯定得有好厨艺,才能把这锅粥真正熬出好味道,让更多的人各取所需,尽情分享。
咋用技术保障网络安全?大型讲座论坛可以结合当下与将来展开思想碰撞,一般网民从中可以对网络安全有个大概的了解,专业的人才可以由此大大开阔视野,提升技能。
安全陷阱啥表现?动漫、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适合移动传播,受众较多,在用文图简介的同时,真实案例最有说服力,也容易把来龙去脉说清,让网友长了见识,提高了理性。
内容导向咋引领?系统的理论知识是基础,是教学中的主要抓手;理论知识故事化、口语话,是理论走进校外人群的不错选择。丰富表现形式,拓宽传播途径,才能让人们增强“四个意识”,紧跟导向铿锵前行。
网络法规咋普及?找准对象是关键。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家庭的“核心”,孩子知法懂法能带动周围人遵规守纪。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以活动的形式来展现,多创设互动环节,让孩子积极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系牢网络安全这根绳。
网络正能量咋发挥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闻媒体在这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挖掘典型写好故事,多形式表现全平台推送,让典型和模范成为“网红”,通过一个个“网红”,让正能量的旗帜在网络舆论阵地高高飘扬。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是一项重大战略问题,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支持。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是个平台,更是个品牌,需要大家参与和维护。煲好网络安全“粥”,需要随时加料、随时添火,才能出彩出新,满足民众需求。
网络安全无小事,天天都喝安全“粥”。(老车新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