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票经济”走向“全域旅游”

2018年09月28日08:15

来源:大河网

  与其在人山人海的季节性人流前疲于应付,不如拆掉那堵墙,让人们在更广阔的地域空间畅游。

  □河南日报评论员丁新科

  中秋刚过,转眼国庆假期又要到来,与旅游相关的消息自然引人关注。一则是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涉及生态环保地方性法规专项清理工作,其中涉及《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保护条例》,拟增加专门条文,禁止开荒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及在景区或者设施上刻画、涂污等行为。另一则是《伏牛山世界植物大观园建设初步方案》接受专家评审,绵延400公里的伏牛山区,将建设一座世界植物大观园,打造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从这两则消息中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对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资源保护力度在加大,对自然资源的挖掘利用在深化,“全域旅游”的理念也更加凸显。以伏牛山为例,园区范围在扩大,功能也日趋完善,含珍稀植物繁育、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康养等多种功能。

  这当然是好事,河南发展旅游业有着天然的优势,人文历史遗存丰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对于这些资源,盲目地开发、圈起门来就收费的做法毫无疑问是短视而肤浅的,不加保护地放任自流也是不可取的。在严密保护下适度开发,在自然资源承载允许范围内,通过旅游与文化、科技、农业、康养等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全域谋划,将使绿水青山源源不断造福一方百姓。

  我们对于旅游业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当中,直到最近几年,国内有的景区才出台了高峰期限制客流的办法。“天空之镜”变“天空之殇”,茶卡盐湖景观被破坏的例子反映的不仅是服务管理能力的不足,更折射出游客素质仍待提升。如何在吸引游客和限制客流之间取舍,如何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确是对旅游管理理念的一种考验。云台山背后有个一斗水村,位于太行八陉之一白陉上,是明清晋商来往中原的重要落脚点。村中数幢保存百年的石头房及石桌石椅等,独具特色。这是一个由驴友挖掘而走红的村落,游客渐多。一位用自家祖屋开农家乐的村民对笔者坦言,游客来了的确是好事,但又担心游客过多会对村子的环境和风貌造成破坏。

  当自驾游、散客出行渐渐成为旅行的主要方式,旅游的服务与管理就要适应这种变化。与其在人山人海的季节性人流前疲于应付,不如化整为零,拆掉那堵本来不存在的墙,让人们在更广阔的地域空间畅游。西湖免去门票之后,游客逗留时间却增加了,每年为当地增加数十亿元的综合收入;洛阳栾川从早期的农家宾馆起步,如今在全域旅游上不断发力。该县在规定时段内免除高速公路通行费的做法,看似失去了一笔收入,却带来了更多的人流、更长的逗留时间以及更多的综合收益。一免一增之间,当地旅游发展目的得以实现。

  旅游业不应只算门票的小账,更应该多算综合收入的大账。国庆来临之前,我省已有多家景区下调门票价格,希望未来门票降价乃至免票成为一种趋势。以全域旅游的理念迎接四海宾朋,以优质的服务留住八方来客,中原旅游的品牌定能擦得更亮。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