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博士送快递是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最好诠释

2018年11月09日16:55

来源:大河网

  近日,吉林延边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谭超因为送快递而引发舆论热议。谭超表示,干快递之后,有人说“世风日下”,还有一些同学疏远了他。也有老师指责谭超,一个高学历的人抢低学历的活。(11月8日《新华网》)

  送快递的人来自各行各业,很少有人对他们指手画脚。而谭超因送快递引发舆论,甚至遭受指责,只因他的特殊身份——博士毕业生。

  近些年,一些关于名牌院校和高学历毕业生从事一线常规工作的争议,不时在新闻报道中出现,挑动了不少网友的神经,让他们对当事人指指点点,争议不断。按照人们的常规思维,名牌大学生就应该到知名单位就业,从事所谓体面的工作,高文凭毕业生就该进高校或科研院所搞科研。如果从事“卖猪肉”“送快递”等工作,就得不到人们常规思维的认可,肯定会受到非议或指责。

  现实中,像谭超这样的案例其实很多,例如:今年毕业的中科院植物学专业理学博士宋庆楠,到烟台二中任教高一生物。苦读22年拿到博士学位,没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很多人觉得她“屈才”了。黄晓斌,2006年,以634分的成绩从绍兴新昌县城考入浙江大学,经过7年半的本硕连读,毕业原本或许能成为一名博士。就在他准备托福考试的过程中,看到了BBC记录片《保罗教你做面包》,于是决定转行去卖面包。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

  其实,择业是一个人对自身条件和各种资源、环境等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做一份自己喜欢合适有面儿的工作,是理想化状态。但在无法实现就业对口的现实背景,先就业再择业,尤其是凭借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相比于那些毕业之后还在迷茫中等待机会的年轻人,更值得令人尊重。

  在这8年的送快递过程中,谭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高智商,自创了快递编号法共送出80万件快递。此数量如果只按照年工作11个月算,那么平均一天就得300件的送货量。相当于普通快递员二倍以上。但是谭超并没有打算一辈子都送快递,他的目标一直都很明确,而且博士毕业之后还是想去高校找一份教师的工作,去教书育人。

  笔者认为博士快递员谭超有两句话讲的特别好。第一句话是,别“通过学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另一句话是,“不管一个人是做学术也好,去送快递也好,去说相声也好,只要他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就是一个好博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工作者都是值得尊敬的,不可或缺的。每个工作岗位都有可爱的人在为生活拼搏,努力工作。用认真负责的态度,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平凡的工作同样可以干的不平凡!

  谭超在生存窘境面前,能够放低自己的身段而不忘记梦想,凭借自己的双手去向幸福拼搏。这正是一个普通年轻人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最好的演绎,也是年轻人值得学习的榜样!(雷锦雯)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