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第二天,上海火车站人山人海,来自南京的12岁男孩凡凡的妈妈独自登上了开往南京的高铁,却把凡凡遗忘在了候车大厅。在武警、铁路工作人员等人的帮助下,一趟高铁列车特地晚开3分钟,让凡凡及时上车,并于当夜和妈妈在南京相聚。(见1月23日《新民晚报》)
由于母亲的疏忽导致孩子走失,铁路部门延迟开车终让他们母子团聚。此新闻一出,评论立刻两极分化,有人认为,“我要是家长肯定急死了,为铁路部门点赞”。有人质疑,“列车就应该准点发车,延迟开车实在是不负责任”。人们讨论的无外乎规则和人情的关系,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笔者认为,规则应该恪守,但不能死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人都遵守规则制度,社会才能安定有序。这次事件与“高铁扒门”性质完全不同,“高铁扒门”当事人为一己私利置其他乘客于不顾。对于这种无视规则、违反规定的人必须严惩。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有人情味儿的社会,人们正是在温情脉脉的人情往来中,构建稳固的社会关系,进而满足日常的互助需求。铁路部门为了能让母子团聚晚开了几分钟列车,确实打破了规定,但前提是铁路部门进行了多方协调并没有影响正常的交通调度,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适时变通,也是服务群众的温情体现。
规则与人情绝非势如水火,应该在恪守规则的前提下,让规则充满人情的温度。这需要每个人都能约束自身行为,对规则多一些敬畏,切莫让私情凌驾于规则之上;同时,执行规则的时候,多一些人性关怀和人情温度,切莫让规则伤了人情味儿。 (苏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