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式表白”呈现生活之美

2019年04月12日07:25

来源:大河报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与其他地段的环卫工不同,老赵每天上班除了扫地,还常被拍照的路人拉去当“模特”。老赵说,这不是他长得有多好看,而是路边有一段300多米长的文化墙很漂亮。这面文化墙所在的地方,几十年前是柳林村的菜地,后来经过改造拆迁,周围高楼林立,还建起了学校,这些变化都用图画的形式上了墙。社区负责人表示,“一是记录变化,二是希望能用图画留住乡愁”。

  连日来,大河报在报端、大河客户端、豫直播等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多媒体融合刊发“墙式表白”系列报道,一面面美轮美奂的文化墙,引起了郑州市民的极大兴趣。有人提供线索,有人分享美图,有人专程前往“打卡”……“墙式表白”正在成为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详见4月10日本报AⅠ·07版、4月11日本报AⅠ·10版、今日本报AⅠ·08版)

  那些风格迥异、姿态万千的文化墙,有的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寄托着老市民无限美好的往昔记忆;有的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激励着青年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有的姹紫嫣红、绚烂多姿,焕发着城市的勃勃生机;有的云淡风轻、山水朦胧,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车水马龙的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的文化墙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表白着对这个城市最真挚的情感,以及对市民最贴切的关怀。流连忘返之际,城市影像更加细腻而生动,城市本身也变得更加温婉可亲。这种沁人心脾的力量,既是艺术的魅力,更是文化的功效。

  曾几何时,人们习惯于形容城市为“钢筋水泥丛林”。这样的描述无疑是逼仄而森冷的,之所以令人产生如此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色彩过于单调乏味。色彩之于城市,不仅影响着市民的感官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也左右着外来人的印象——进入一座城市,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地标建筑,而是整体的城市色彩。正因为如此,著名建筑师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

  一座城市的气质与活力,不仅体现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以及车水马龙的宽阔街道,更体现在浸润于城市细节的文化内涵上。作为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构筑起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承载着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一切向往。对于城市来说,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建筑风格在内的街头文化,注定是一个无法忽略的重要内容。美丽的色彩总是能给人以更多美好的想象,在单调的城市色彩中压抑得越久,不期而至的美好越是令人怦然心动。“墙式表白”给市民带来的不只是眼前的美好,还有对未来更加美好的向往。

  城市色彩彰显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灵魂,诠释着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提起北京,人们就会想起金色的琉璃瓦和暗红的宫墙;提起江南水乡,人们就会想起青山环绿水,白水绕城郭……别具一格的建筑和色彩,构成了一座城市最显著的地理坐标。身处中原腹地,郑州也许很难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建筑风格,以“墙式表白”为切入点,或许可以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化领地。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生存聚集于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居留于城市。”忙碌的城市生活中,不妨多一些表白情怀的时间和空间,展露出更加鲜活灵动的城市色彩。城市使生活更美好,而美好就体现在城市的每一个细节。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