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骚扰电话需要齐抓共管

2019年08月21日07:36

来源:大河报

  □大河报评论员赵志疆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在北京组织召开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工作会,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骚扰电话源头治理力度,深入推进骚扰电话综合整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十三部门参加会议。

  去年7月,工信部、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决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去年11月,《关于推进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发布,进一步强调了要完善骚扰电话举报、核查、处罚机制,规范电话营销行为。

  此次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工作会,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同时也是为了交流探讨后续治理的重点和举措。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曾经肆虐一时的垃圾短信,现在已大大减少。究其原因,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建立短信监控中心,能够及时过滤出垃圾短信;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也自带了垃圾短信的识别和屏蔽功能;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电信骚扰找到了比发短信更加直接高效的方式:打电话。

  不久前,新华社记者“卧底”某骚扰电话源头企业。记者发现,在公司考核中,刚入职的新人每天至少要打出600个才算合格,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每天拨打的骚扰电话超过2000个。与打击骚扰短信一样,在整治骚扰电话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的积极参与不可或缺。作为骚扰电话的必经之路,如果运营商能够积极守住门、把好关,骚扰电话无疑将大大减少。

  骚扰电话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定点定向”,另一种是“四处撒网”。骚扰之所以“定点定向”,毫无疑问是因为骚扰者掌握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对于此类骚扰电话,当以打击泄露贩卖个人信息者为主。2015年颁布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对个人信息保护有明确规定,2016年出台的《网络安全法》则进一步确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则。打击此类行为,显然不存在任何法律障碍。

  相比之下,杜绝“四处撒网”则相对麻烦得多。这些骚扰者既不掌握用户信息,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通过“四处撒网”来筛选目标、捕捉机会。同样的电话内容,对目标客户而言是信息,但对普通人来说则是骚扰。由于缺少准确定义,不少电话营销公司长期以营销之名行骚扰之实,监管部门却对此徒呼奈何。基于此,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呼叫中心企业要规范营销外呼业务,建立白名单机制,未经用户同意一律不得向其发起呼叫。简而言之,不当营销,就是骚扰。明确了这样的原则,处理“四处撒网”式骚扰电话显然要容易很多。

  三大运营商相继表示,骚扰电话一经查实将予以封禁。其实,比电话更应该“封禁”的是骚扰行为的具体实施人,因为挂一漏万式举报终究有限,而换个号码“另起炉灶”又太过简单。显而易见的是,将处罚责任落实到骚扰电话的源头企业乃至个人,更有助于根治这一信息时代的“痼疾”。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