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名字叫“迎澳”

2019年12月23日08:00

来源:大河网

  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便是为家国情怀写下的最生动注脚。

  □河南日报评论员刘婵

  濠江流彩,莲花盛开,澳门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的高光时刻。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一些普通人的故事触动着我们的心弦,值得在记忆长河里打捞品味。

  1999年出生的河南南阳姑娘郭迎澳,正在海南师范大学读书。出生时她的家人就说:“这孩子的名字不用费心取,她就是带着‘迎澳’这个名字来的。”亲朋好友但凡去了澳门,都要给郭迎澳“报备”一声,“好像是去到我的地盘一样。”小姑娘刚刚参加完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她兴奋地说:“只要考研成功上岸,我毕业旅行就去澳门玩一圈。祖国越来越强大,澳门也越来越好,我一定要亲眼去看一看!”

  不只有郭迎澳,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年,内地出生的许多孩子都取名为“迎澳”,这寄托了父母的美好祝愿,也是个人与国家命运的奇妙交织。因为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生养孩子不易,取名字也是大事,在“迎澳”“建国”“爱港”这样的名字中,可以辨认出时代的脉动,也可以感受到一种“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紧密相连的家国情怀。

  豫澳同心,爱我中华,血脉相连的民族纽带、无法分割的血肉联系一直都在两地之间涌动着。前段时间,河南戏曲名家登上澳门城市大学文化中心的舞台,经典的折子戏、武戏、猴戏表演等,收获了澳门同胞此起彼伏的叫好声;每一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都有澳门各界人士组团前来寻根溯源,深化双方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合作,增进民心相通、互利共赢;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赛场上,也有不少澳门的运动员来到中原,感受传统的文化、团结的力量和亲情的温暖……“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奋斗在古老文明积淀的沃土上,让豫澳两地人民心心相印,勇于追梦、共同圆梦,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使命。

  河南与澳门交往历史悠久,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双方合作内容将不断丰富、交流领域将不断拓展,凝聚文化力量、深化交流交往,突出优势互补、深化经济融合,携手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众所周知,堪称“中国第一桥”的港珠澳大桥,承重关键部位使用了舞钢公司生产的4万吨特种高端“平台用宽厚板”,洛阳百克特公司则提供了新型桥索检测仪,能准确预测钢丝绳使用寿命。而很多人还不知道的是,位于大别山区的商城县枣树榜村康养中心,就是由几位省政协住港澳地区委员捐款修建的,在那里颐养天年的几十位老人,每年还能领到数万元的贫困救助金。家国情怀是什么?那就埋藏在、环绕在这一个个画面里,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便是为家国情怀写下的最生动注脚。

  这几日,一则新媒体产品《澳门是扇什么门?》在朋友圈刷屏。澳门自然有着“开放之门”,这与河南加快构建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规划不谋而合;澳门也是“我们”,所谓爱与热忱,源自同一片土地,我们在一起,就经得起任何考验!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