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无数基层干部的无私奉献与担当,让我们在抗击疫情时充满底气与力量。”
□本报评论员丁新科
帐外麦苗青青,枕畔风声呼呼,通过篷缝能看见星星……近20天来,延津县委统战部派驻榆林乡王村第一书记苏栋带着5名村“两委”干部吃在帐篷、工作在帐篷,晚上自己则睡在帐篷。一顶小小的帐篷,成了抗击疫情的“最前哨”,而扎根帐篷的苏栋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帐篷书记”。
越是困难时刻,越能见证守望相助的真情;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从社区到村口,从每一个口罩到每一张信息登记卡,从每一个村支书的大喇叭到每一个人的朋友圈,像“帐篷书记”一样,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宣传员,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共同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防控的重点在基层,压力也集中在基层。把基层社区、村的管控措施落细落实了,就能把病毒传染的主要渠道掐断了。全省新增确诊病例连日来缓慢回落,令人振奋,这说明前一阶段全省各地大抓基层防控取得了积极成果。正是无数基层干部的无私奉献与担当,让我们在抗击疫情时充满底气与力量。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冲在前,干在先,成了抗击疫情最美风景线。大年三十,周口市沈丘县白集镇田营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辉只身一人运送蔬菜驰援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洛阳嵩县闫庄镇竹园沟村干部发动300多村民,冒着天寒地冻,接连三天手拔10万斤大葱,紧急送往武汉……在此危难关头,他们展现了河南人挺身而出的担当,急公好义、不计回报的大爱。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入户走访,在检查点困了随便倒头眯一会儿,就着凉矿泉水吃胃药……正是这些人,在替无数人负重前行。除去“基层干部”的称谓,他们与亿万中原儿女一样,淳朴可爱。他们甚至连名字被念错了都不在乎,“只要爱心送到了就行”,这种不图名利的心态,让我们对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敬意。
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仍很严峻,基层干部仍不能松懈,要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依法防控上做榜样,个别地方要杜绝简单粗暴、封门堵户、阻断交通等做法,坚持“一断三不断”,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更要保障好群众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在科学防控上做表率,基层疫情防控既要靠大数据,也要靠“人盯人”,将技防与人防有机结合起来,宣传科学知识消除群众恐慌心理,把疫情防控的大网织得更密。
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面动员起来,发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定站在这场严峻斗争最前沿,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做表率,我们就能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