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偷偷打赏主播家长的责任也不能忽视

2020年05月20日07:38

来源:河南商报

  昨日,最高法称,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直播“打赏”,法院应支持直播平台返还

  “熊孩子”偷偷打赏主播家长的责任也不能忽视

  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二)》。最高法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成年人在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过程中,通过充值、“打赏”等方式支出的款项如果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则该付款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才能发生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认,则该行为无效。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据央视)

  七嘴八舌

  不好举证,有可能造成恶意消费

  Marshmallow:很好的措施,必须重视落实。@我是一个美梦:不好搞,主要还是举证难,要自己证明是未成年人操作的。

  @我自己:怎么鉴定是未成年人呢?会不会以后出现“打赏”后后悔了,就说是儿子干的。

  @笔墨箮:不可能说退就退,而恶意消费也是要负责的。假设真的有未成年人钻这个空子,也会促使各个平台出台限制未成年人消费的方式。我觉得应该对家长进行追责,这属于监管的缺失。

  网友建议“打赏”时开启摄像头录视频

  @塞瓦斯托波尔kk:有证据可以证明的,比如充值的时间他正在上班,有同事或视频作证,怎么不能证明不是他本人呢?

  @犬句6688:那直播平台得开发个功能了,当用户点击“打赏”时,App发出请求,“将开启摄像头录制视频,如拒绝,默认为成年人打赏”。

  更多的责任还是在父母

  @爱青兒就是爱我:每次都可以退,也容易给小孩造成自己“打赏”的不是钱的错觉吧?

  @香樟望:家长监督更重要!支付密码小孩又是从何得知?不能什么责任都抛给社会抛给他人。

  @小瑾年华:为什么未成年人有那么多钱“打赏”?难道做父母的都会把银行卡密码等告诉自己的未成年子女?然后手机也任由他们操作?这点我真的搞不懂。

  媒体声音

  平台应将防火墙前置,进行身份识别

  网络支付在不断提高便捷度的同时,也要设计更为有效的用户鉴别机制,让每一笔消费都是消费者真实意愿的表达。例如,加强绑定银行卡快捷消费等薄弱环节的设计,使用面部识别等最新技术,减少用户的误操作,更避免他人未经允许的代操作。在互联网实名制和身份识别技术提高的背景下,网络那头是“谁”的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而对于以未成年人用户居多的游戏、直播平台,更要加强技术监管,将防火墙前置,而不是等到交易发生以后再被动地处理退款。这一方面有赖于对身份识别技术的切实应用,限制未成年人的消费金额;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平台是否把商业伦理放在突出位置,抵制不正当经营收入的诱惑,让每一笔收入堂堂正正。

  (据中青评论)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