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父亲形象 不变的如山父爱

2020年06月22日08:53

来源:河南日报

  □薛世君

  父亲节电话打给老爸,老人家腼腆一笑,聊过几句家常,便把电话交给了母亲。父亲的淡然和寡言,一如既往。

  一说起父亲,总让人不由自主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他笔下那位默默的父亲,早已深入人心。其实,相对于文学作品里的父亲,影视剧中的父亲形象更为立体多元。

  以前的很多电视剧中,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大宅门》《闯关东》,父亲是“父权”、家长威严,就连《大时代》这样的港产剧,以及卿卿我我的琼瑶剧,也经常展现出专制霸道的父亲形象。影视剧内容的变迁,反映着社会现代化进程。随着经济形态的进化,家族关系、家庭结构的变化,父亲在家庭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日益受到冲击。我国第五代电影人,就向“神坛”上的父亲发起了猛烈攻击。陈凯歌在《黄土地》里对“父权社会”进行过批判和反思,《在荆轲刺秦王》里,通过嬴政和吕不韦那段富有辩证意味的对话,追问探讨沉重的父子关系。张艺谋在电影《菊豆》中,以“弑父”的极端形式,把对父亲这个角色的各种纠结,化作了熊熊烈火和灰烬。

  “冲击”之后,归于“和解”,影视剧对父亲形象的处理,经历了一个重重拿起、轻轻放下的过程。到了张艺谋拍《千里走单骑》的时候,高仓健饰演的父亲,为了在儿子生命最后时刻表达自己的爱意和忏悔,走上了一段心灵的自我救赎之旅。在后来的《和你在一起》中,陈凯歌也展现了父亲深沉隐忍的大爱,父亲形象由沉重而温暖起来。

  即便呈现出鲜明“父权反抗”印记的李安,在其“父亲三部曲”中,深刻探讨文化冲突和伦理观念碰撞之余,对父亲与子女的关系,也表现得时幽时淡,父亲的高大形象已然弱化,甚至平添了几分落寞。郭富城的《父子》、王小帅的《日照重庆》等影视剧,即便反思父亲形象,也呈现出一种唏嘘感而已。父亲的形象,正在变得丰满多元。

  再后来,温情几乎成了主流。近年来很多影视剧,比如《海洋天堂》《岁月神偷》《我和爸爸》《搭错车》《养父》等,父亲形象回归温情,变得平凡质朴又生活化。《我的!体育老师》《大丈夫》等电视剧中的父亲,与子女的关系进一步朋友化、闺蜜化。《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那种严厉型的父亲形象,被《金太郎的幸福生活》中金大柱颇具喜感的弱势父亲形象,以及范明饰演的“活宝爸爸”形象所代替,在一些都市剧中,父亲形象甚至经常“弱鸡化”,沦为强势母亲形象的一种陪衬。至于《都挺好》中苏大强那种小气自私的作妖式父亲形象,只不过是一次意外的“旁逸斜出”罢了。在《虎妈猫爸》等都市剧中,年轻的父亲们沦为了家庭配角,仅《虎妈猫爸》这个电视剧名称,就将新时代父亲的形象展示得淋漓尽致。

  从高高在上的家长,到嬉笑可亲的朋友,影视剧中的父亲形象由冷到暖、由重到轻、由刻板到立体,唯一不变的是父亲对子女广袤辽阔而深沉厚重的爱。有人说“父亲是弓,儿女是箭,箭射得愈远,弓就越弯。”父爱如山,恒久不变,借用崔京浩歌曲《父亲》的一句歌词——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