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加分”让教育公平严重“失分”

2020年06月23日07:24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斯涵涵

  近日,西南交大陈玉钰造假保研事件曝出“隐形加分”黑幕。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截至今年,教育部已明确特长生、竞赛生培养与升学加分全面脱钩,但各类“隐形加分”现象仍难杜绝,在校内评优、升学考试的保送名额等方面发挥作用,值得关注。(6月22日半月谈)

  陈玉钰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有好几科考挂了,但她在大一就参与了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在大二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写出了论文,成功被SCI收录。如此“出色”,就在于她有一对为孩子不遗余力“隐形加分”的好爸妈。

  其实,陈玉钰的事件并非个例。在我们许多普通家长面对诸多“才艺”“手工”课不胜其烦的时候,一些“神通广大”的家长却在亲力亲为,从搞科研、策画展、发文章等方面,砸资源、拼人脉,为孩子升学全面助攻,“隐形加分”屡见不鲜,只是很多老百姓不知道而已。

  毕竟像陈玉钰父母这样双双为大学老师的家长不多。他们不仅拥有了显赫的身份与稀缺的资源,更拥有了一种教育特权;避开了考场上实打实的较量,在其他孩子还在努力拼搏,奋力奔跑的时候,他们的子女轻松抢跑,将大多数百姓后代远远抛在后面。“隐形加分”如同一道高高树起的无形门槛,将大多数人拒之门外,教育的普适性、公平性已荡然无存。

  毋庸讳言,“隐形加分”已经成为新型拼爹的代名词,父辈有地位有门路,子女轻轻松松拿着各种奖项或“成果”,“隐形加分”一路畅通,是将父辈的身份差异,演变成一种教育特权,造成新的教育不公,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

  更忧心的是,这一“钻空子”的行为正在日益“圈层化”,且更隐蔽。在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社会监管不力的情势下,“隐形加分”不仅侵蚀了本就稀缺的教育“蛋糕”,更有损教育公平。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今年是取消自主招生、实施强基计划的第一年。每一次改革,初衷是给教育公平创造新的机会,但也总会产生新“空子”与新“门路”,因此,遏制“隐形加分”,约束隐形权力,维护教育公平,任重而道远,相关各方必须起而行之。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