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想不到”到“稀松平常”——我眼中的“十三五”②

2020年10月21日07:43

来源:大河网

  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快的网络,这是互联网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最直观体验,而更大的变化在于互联网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创造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河南日报评论员 冯军福

  说到五年来的变化,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重塑。

  不妨把时针拨回五年前:笔者所在的农村老家,宽带网络当时还不够普及,逢年过节,好不容易回去一趟,打个电话、看个视频、刷刷新闻,经常遇到信号差、网速慢等情况,处处给人不方便的感觉;回到工作的城市里,网络相对发达些,但考虑到网络资费并不低,又免不了时时“精打细算”,生怕一不小心超了流量、钱包瘪了。

  再看看当下,短短五年时间,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河南宽带网络大幅普及,在全国率先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接入和4G网络全覆盖,全省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9%。网络提速降费成效同样显著,与5年前相比,固定和移动宽带平均下载速率在国际上处于中上水平,固定网络和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水平降幅却超过了90%。

  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快的网络,这是互联网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最直观体验,而更大的变化在于互联网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创造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比如,早上起床后打开手机,登录外卖平台,半小时后可口的早餐就能送上门;出门前叫辆网约车,几分钟后就停到了楼下;“宅”在家里,对着智能音箱说几句口令,音乐就会响起来,灯光就会亮起来,电视就能自动打开……这些在过去遥不可及的事情,如今变得稀松平常。

  智能便捷生活的背后,是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普及和应用,折射出“十三五”时期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回想五年前,“互联网+”还不过是个新词,虽然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很多人还不清楚它到底意味着什么。现如今,就连足不出户的老人,都紧跟潮流,学会了扫码支付、网上下单。而在我省广大的农村地区,不少农民也玩起了网络直播,通过短视频记录生活点滴、分享身边趣事;依托5G建设,他们做起了直播带货,把山乡的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跑出了脱贫攻坚“加速度”。

  不仅是生活上的便捷,如今的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十三五”以来,互联网+零售、互联网+餐饮、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蓬勃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注入了强劲动力;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无人机驾驶员等新职业应运而生,折射着发展的新风口。特别是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得益于5G等新技术的发展,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在线上课、远程办公、直播卖货,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互联网蓬勃发展、硕果累累的五年。展望下一个五年,层出不穷的新思维、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将持续颠覆人们对互联网的认知。进一步构建更加发达的通信网络,把握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大势,促进互联网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发展,未来的智能生活必将更美好。

  相关推荐

  ·中原农村悄悄变美——我眼中的“十三五”①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