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时代塑造城市新版图——我眼中的“十三五”③

2020年10月22日08:00

来源:河南日报

    回望百城提质的成果,回望郑州的崛起态势和洛阳的华丽绽放,不禁让人对郑州和中原城市群的未来,增添了更多的遐想。

    □河南日报评论员 薛世君

    过去的五年间,有些人或许沉浸在自己的小日子里,感受不到什么明显的变化,但是大时代,往往在悄然之间带来激动人心的变迁。

    《2017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0.16%,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河南人在城镇生活,城乡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更意味着河南这个传统农业大省完成了从乡村型社会到城市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2016年至今的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让一座座中原城市“颜值”“内涵”双双提升,生活幸福度明显提高。今年6月份,笔者在开封采访时,在东护城河城墙树林下遇到69岁的老人张根发,当时他正在树下坐着马扎吹笛子,一曲悠扬的《妆台秋思》穿花拂叶,飘向远方。他住在附近小区,每天都来公园吹吹笛子遛遛弯。按他的话说,现在城市环境越来越好,生活就要“唱着过”。

    整体上的城镇化进步感觉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但近些年郑州的“蹿升”态势却是显而易见的。去年春天,笔者一位同学从广州到郑州游玩,我开车从新郑机场接上他,沿中州大道北行,经过中州大道陇海高架时,我留意到副驾驶座位上的他,忍不住前后上下打量了一番,终于在经过金水立交,CBD在眼前一览无余时,评价了一句话——“原来郑州也这么有大都市气象”。

    从寂寂无闻的二线城市,到如今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从很多年波澜不惊的温吞发展,到如今荣膺“内陆七雄”“郑中心”,搭上内陆强省会城市崛起的时代班车,郑州被誉为新一线城市的“新贵”,曝光度、知名度、美誉度与日俱增,也被经济学者叶檀称为最有前途的十大城市之一。当然,郑州高效的“井字+环线”快速路网的形成以及三环、四环框架搭建的过程,也伴随着“满城挖”的阵痛,这是城市华丽蝶变不得不经历的过程。

    2018年,郑州一举实现了GDP破万亿、人口破千万、人均GDP破10万元“三大突破”,实现了城市量级和能级的跃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底气更足。打开一张中国城市灯光图,看看郑州的亮度以及周边兄弟城市相连成片的群团形态,比其他“单打独斗”的中心城市更有抱团优势。再打开一张中国人口密度图,看看郑州周边大片区域红得发紫的标识,再结合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35年人口将达到1800万人的测算,郑州这座中心城市的前景再怎么高估都不为过,由此也就更加凸显了,多年来我省矢志做大郑州、做强中心的战略,是何等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

    如今,从武陟跨河融入郑州的积极主动中,从新乡平原新区连接郑州的一连串动作中,从许昌推动郑许一体化的交通连接、产业对接力度中……一种态势十分鲜明:郑、焦、新、汴、许“1+4”大都市区的融合节奏在逐步加快。今年开始,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也明显提速,郑洛“双引擎”承载着满满的期待。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的定调。在“十三五”即将结束,“十四五”即将开启之际,回望百城提质的成果,回望郑州的崛起态势和洛阳的华丽绽放,不禁让人对郑州和中原城市群的未来,增添了更多的遐想。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