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位老人都能颐养天年——新的五年新的期待①

2020年11月05日07:53

来源:河南日报

  编者按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五年,着眼百年,擘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图景。展望未来,心怀憧憬。今日起,本报评论部刊发一组系列评论,以个性化视角,聚焦“十四五”,展现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敬请关注。

  □本报评论员 丁新科

  最近,恒大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表文章《建议先放开三胎:中国人口报告2020》称,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老龄化加速到来。因此,应尽快全面放开三孩,应对人口少子化老龄化。

  文章一出炉,就引发广泛讨论。适龄人口生育意愿连年降低,背后有着经济社会深层次原因,单纯靠放开三孩政策,并不能逆转生育趋势。但文章反映了深层次社会焦虑,年轻人越来越少,社会财富将由谁创造?人口红利消失后,如何应对老龄化,解决养老问题?

  是靠做大蛋糕,还是聚焦解决现实养老问题?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具体到每个家庭,每个老人身上,都会化为三个终极问题:“养老金够不够”“在哪养老”“生病时谁来照顾”。这三个问题既与个人相关,又涉及社会养老体系的完善。

  养老是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养老制度,这是加强社会治理应有之义,对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十三五”时期,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可以说,养老体系的基础制度已经构建,未来要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

  笔者曾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家人去郑州西郊一家养老机构做志愿者,这家养老院设在医院内部,各种设施相对完善。当天的志愿者中有许多小孩子,他们的到来让老人们很开心,小朋友表演舞蹈、快板等节目,老人们看得很认真,不时鼓掌。休息的时候,一位老人与志愿者聊天时突然哭了,工作人员连忙上前安慰。原来老人几个子女都在郑州,经济条件还不错,她自己退休金也挺高,从内心讲不愿意住养老院。志愿者随口问及子女的事,触及她内心痛处。

  从情感上,许多老人喜欢与儿女住在一起,上述养老院这位老人也不例外。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半数,大中城市达70%,给老人的照护带来巨大压力。随着家庭日益小型化,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而依托社区服务的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近年发展势头迅猛,是对家庭养老功能的有效补充。未来更要着力解决的,是空巢不空心问题,让老年人情感得到及时慰藉。

  全省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模式。郑州持续新增养老床位,洛阳依托社区建立“乐养居”养老服务中心,集生活服务、康复娱乐、短期托养等功能于一体,在居民家门口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许昌发力老年康养产业……老年人的需求是多元的、个性化的,养老市场的需求也是巨大的,这些需求不是社会的负担,相反,如果以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供给适应、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强有力支撑。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未来,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更多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常态。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