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能“想采多少就采多少”

2021年03月24日07:54

来源:大河网

  APP‘越界’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比比皆是,这不仅不道德,而且涉嫌触犯法律。

  □河南日报评论员 丁新科

  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39类常见类型移动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要求APP不得因为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规定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界定清信息搜集范围,犹如火车启程前清点货物清单,有利于其更好地在轨道上畅行。近年来,APP超权限搜集用户个人信息行为饱受各方诟病。就用户而言,如果不同意开放某些权限,应用程序可能就会无法使用。一旦用户同意后,APP就马上推送一些莫名其妙的广告。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的关联。

  有手机用户反映,只想简单浏览新闻,相关软件却要求读取手机通讯录,看新闻与通讯录有什么必然联系?难不成用户看新闻还要通知好友?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显示,10类100款APP中,多达91款APP列出的权限存在涉嫌“越界”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

  上述规定对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搜集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如地图导航类,必要个人信息包括位置信息、出发地、到达地。餐饮外卖类,必要个人信息包括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收货人姓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同时,13类APP无须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包括女性健康类、网络直播类、在线影音类、短视频类、新闻资讯类、运动健身类、浏览器类、输入法类等。

  阻止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过度搜集用户个人信息,就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进一步筑牢数字经济运行安全底线。近年来,互联网领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屡有发生。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知名招聘网站智联、前程无忧等售卖个人简历,导致求职者信息在网上“裸奔”,不少求职者刚注册完毕,就接到骚扰电话。2018年8月,一名网民出售上海某酒店集团旗下5亿条酒店会员数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公安部门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成功打掉该窃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实施敲诈的职业黑客犯罪团伙。从搜集到出售再到运营,个人信息已衍生出一条灰黑产业链。如何制止此类行为?除了要求相关公司加强保护个人信息、严厉打击此类犯罪行为外,禁止非必要的搜集行为也至关重要。

  滥用擅用个人信息行为不仅不道德,而且涉嫌触犯法律。随着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的完善,我们相信,抛去冗余功能,厘清信息收集范围后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将更清爽,服务也更安全。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