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波
近日,上海车展上特斯拉女车主站在车顶维权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特斯拉对“车顶维权”的态度也逐步发生转变,从“没有办法妥协”转变为“愿意全力配合”。
4月2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上发布消息称,已责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当日晚间,特斯拉公开表示,已主动与郑州市市场监管局联系并汇报相关情况,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特斯拉愿意全力配合,提供事发前半个小时的车辆原始数据。
近年来,随着环保约束收紧,同时得益于政策层面的支持,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汽车消费领域中“最靓的仔”。乘联数据显示,2020年度,国内乘用车销售2017.8万辆,同比下滑6%,而新能源乘用车则销售124.6万辆,同比大增14.6%,跑赢大盘20.6个百分点。
在新能源汽车消费领域,拥有先进操控系统的特斯拉成为名副其实的佼佼者。
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卖点之一的先进操控系统,却被维权当事人质疑可能是特斯拉刹车失灵的关键。上海车展特斯拉“车顶维权”当事人之一,西安车主李女士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两个多月前,其驾驶的特斯拉就曾出现“刹车失灵”现象,但几分钟后刹车功能又恢复。
实际上,相比于传统汽车上发动机、变速箱等看得见的零部件损坏,软件系统的漏洞更难被察觉。以11年前美国调查丰田刹车门事件为例,大批软件专家对源代码进行分析,逐行测试验证,用了8个月时间才找出刹车失效原因。
4月17日,华为ADS首席架构师、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菁表示,传统车厂倾向认为车是未来的主体,并适度增加一些智能化操作功能,但未来汽车的基础是计算机,车是计算机控制的外设(汽车计算化)。
目前,商业模式和制造理念的变化,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挺进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除了比亚迪、北汽、广汽、吉利和长城等传统车企,理想、蔚来、小鹏、拜腾等新势力品牌也纷纷进入,并依靠智能化操作系统优势迅速打开局面。
随着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市场存量越来越大,建立更加常态化的监管机制也势在必行。
基于上述情形,笔者建议,监管部门应根据汽车产品结构变化制定新的常态化监管体系。
其一,由监管部门牵头建立相应的常态化产品质量检测机制,对新能源,尤其是带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进行事前抽样检查和事后全面检查。同时在现有检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对软件操作系统漏洞指标的分析和检测。
其二,监管部门应牵头组织相关企业、消费者和法律界人士,协商制定对应的、切实可行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及相关细节,同时使用区块链等技术工具,对智能汽车生成的数据进行实时监管,以避免车企和消费者在事故数据方面的扯皮。
其三,建立消费者维权必须检测费用协调机制,由车企共同出资设立相应的基金,切实降低个人在新能源智能汽车事故维权的成本,确保监管方能够尽快查清事故真相,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最大限度消除消费者“一闹就灵”和车企“店大欺客”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