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给“炒鞋热”泼冷水

2021年09月24日10:02

来源:大河网

  近日,“一双发售价1599元的球鞋最高炒到69999元”的报道引发热议。尽管该球鞋属于限量版商品,但“天价鞋王”的出现也反映当下“炒鞋热”的现象亟待有关方面降温处理。

  什么是炒鞋?顾名思义,炒鞋与炒股、炒基金一样,属于一种资本游戏,只不过炒作的对象从股票、基金转向各大品牌运动鞋。炒鞋者本身看中的是品牌运动鞋对于潜在消费者的吸引力。他们转手买卖品牌运动鞋,操控鞋价涨跌,最终将品牌运动鞋价格炒到令人咋舌的地步。这本质上是一种囤积居奇的炒作手法,通过在市场上人为制造稀缺性从而获取暴利。

  炒鞋市场的野蛮生长事实上暗藏着诸多经济风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鞋类生产总量冠绝全球。仅2019年,我国运动鞋出口量就已达12511万双。无论是普通运动鞋还是所谓“限量版”运动鞋,它们本质上还是属于成本相对低廉的工业产品。炒鞋者将运动鞋价格炒到远高于其应有价值的地步,无疑是在给市场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市场生变,炒鞋者往往会因为未能及时卖出存货,或者高价接盘而损失惨重。

  同时,由于中国制鞋技术相对发达、制鞋原料相对廉价,品牌运动鞋的仿造相对容易且不易鉴定,炒鞋热给仿造产品泛滥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方面,品牌运动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直接损害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高仿鞋的层出不穷也极大冲击了人为制造稀缺性的炒鞋市场,让多数消费者与炒鞋者沦为资本的韭菜。

  此外,炒鞋风气过了火,也让更多消费者易于陷入高消费陷阱。价格虚高的品牌运动鞋更容易让消费者发生不理智的消费行为。给“炒鞋热”泼冷水,将品牌运动鞋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限制炒鞋圈子里不理智消费与投资行为,是对这部分消费者权益最好的保护。

  早在201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就发布了一篇题为《警惕“炒鞋”热潮,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明确提出:“炒鞋热”实为击鼓传花式的资本游戏。在当下,部分炒鞋交易出现证券化趋势,甚至有炒鞋者使用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手段参与交易。显而易见,“炒鞋热”已经给市场秩序带来重大风险与挑战。

  面对“炒鞋热”出现的种种风险,唯有坚持“鞋穿不炒”,将品牌运动鞋请下资本的神坛,我们方能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不受“炒鞋热”的威胁。在当下,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仍在进行时,我们该给“炒鞋热”泼泼冷水了。(郑一辉)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