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放弃国外优厚条件,义无反顾回到祖国;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甘当无名英雄……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以钱三强、郭永怀、赵九章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用毕生情怀和心力书写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永远成为矗立在中华儿女心中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值得历代弘扬和传承下去。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必须始终秉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两弹一星”科技工作者们毕生的追求和情怀。他们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将个人志向与民族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实现科学救国梦想,他们远渡重洋学有所成后纷纷放弃国外丰厚条件,义无反顾回到祖国怀抱。新中国刚成立,秉持报国信念的钱学森归心似箭,但当他准备启程,却突然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扣留。归期,变得遥遥无期。但钱学森一颗赤诚火热的心,却无时无刻不在为祖国跳动。当在加州理工学院师从钱学森的郑哲敏先于他启程回国时,钱学森再三交待说:“你回去以后,国家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挑剔高低好坏……”据统计,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9位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从国外归来。新时代,我们要像“两弹一星”科技工作者那样,要心中怀揣中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用伟大的爱国主义热情与革命精神,用巨大的行动力和影响力来影响与感染他人,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国家至上、人民至上,一旦祖国需要就义不容辞、挺身而出,哪怕牺牲个人利益也在所不惜。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必须自觉做到淡泊名利、以身许国。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两弹一星”事业辉煌的背后,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们的无私奉献。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他们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长期隐姓埋名,几乎与世隔绝,从三顶帐篷起家,与戈壁黄沙作伴,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于敏为了尽快研制出我国自己的氢弹,和同事们隐姓埋名30年;邓稼先对年轻大学生说,干我们这个工作,就要甘心当无名英雄,他28年不为人知地坚守在核试验场,直至在生命最后一个月里,其秘密经历才披露于世……“我们战斗在戈壁滩上,头顶烈日明月作营帐,饥餐沙砾饭,笑谈渴饮苦水浆……”这首歌词是当年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新时代,我们要像“两弹一星”科技工作者那样,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终坚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自觉做到“舍小家顾大家”,埋头苦干,甘为人梯,默默无闻,全身心投入干事创业,扎扎实实做好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必须立足自我不懈创新、科技强国。创新是科技工作的灵魂和不竭动力。“两弹一星”之所以研制成功,很关键一点就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们不等不靠、勇于探索,自力更生、勇于登攀。针对苏联在重要关键技术问题上卡我们的情况,“两弹一星”广大研制工作者响应毛泽东同志的号召,知难而进,奋力求新,攻破了几千个重大的技术难关,制造了几十万台件设备、仪器、仪表,如邓稼先带领科研人员在无权威资料、无实践经验的条件下,用手摇和电动计算机、算盘和钢笔,夜以继日进行相关数据研算。为了研制一个新的型号、设计一个复杂精巧的工程结构、制作一个精密的元件或零组件,诸多技术人员日夜攻坚克难。凭着这股不服输劲头,我国相继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新从“596”的神秘小路上走出来的“争气弹”,成为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时代,我们要像“两弹一星”科技工作者那样,始终把科技创新当作事业追求,不断坚定创新自信,要有勇于创新、敢当使命的科研作风,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真正做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让我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我们要高扬奋斗之帆,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做一个逐梦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竭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陈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