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常怀忧患意识开好“顶风船”

2021年11月17日14:00

来源:大河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对新长征路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意识,深刻认清形与势,准确研判时与局,辩证看待危与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开好顶风船,奋力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忧患是驶向成功的“杀手锏”,苦难是迈向辉煌的“磨刀石”。1949年3月,毛泽东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时,曾经饱含深情地告诫全党:“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既是源于对忧患和安逸的深刻认知,也表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身初心的坚守与自觉。百年大党的光辉实践一再证明,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这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面对成绩可以自豪,但要心存忧患,绝不能骄傲自满;面对挑战可以自信,但要常怀敬畏,绝不能掉以轻心。

  《周易》有言:“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善于明察事物发展变化初期的端倪和迹象,懂得从细微的苗头中知悉事物发展趋势,预判出事态走向、演变规律,才能洞察先机、瞅准时机,伺机而动、见机行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学真知、真信真懂、真思真悟,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就能在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方寸不乱。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注重用“望远镜”看深、用“显微镜”识准、用“透视镜”观变,尊重党史而不是调侃党史,敬畏党史而不是消费党史,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鉴别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话。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多拜群众为师、多向群众问计、多看群众脸色,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脚力,风险就会想早一步,隐患就会想深一层,挑战就会想细一些。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没有精湛的驾驶技术,别说逆水行舟,即使顺风推舟,也不见得轻易就抵达理想的彼岸。遵循“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平台,注重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运用新理念,着力填充知识空白、扫除经验盲区、弥补能力弱项。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走马观花不行、蜻蜓点水不行,必须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对准群众关心的热点痛点堵点难点,在真调真研、深调深研中找到迎刃而解的好办法。多到环境最复杂、矛盾最突出、任务最繁重的岗位锻炼,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的经历,敢接“烫手芋”、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区”,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际行动,磨砺担当的宽肩膀、硬脊梁。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明朝思想家方孝孺曾经感叹:“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是最后会发展到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拧紧“责任链”,把有效抵御重大风险挑战作为第一要务,发挥“头雁效应”,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以上率下、身先士卒,变“给我上”为“跟我上”,变“被动干”为“主动干”。增强工作预见性、前瞻性,培养从倾向性问题、苗头性问题中发现风险隐患的敏锐眼光,从源头抓起、从细节抓起、从点滴抓起,避免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风险。追求“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崇高品质,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点,把困难找得更突出一点,开动好奇思维、充盈惊奇想法、磨砺猎奇手段,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志行万里者,不因忧患而畏惧,不因安逸而自喜。激扬“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必胜信心,常忧党之安危、常想国之兴衰、常思民之苦乐,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个百年大党才能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胡文彬)

编辑: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