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门前三包”绝非占道经营护身符

2024年12月16日16:04

来源:大河网

“一店一码”是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正在推行的一项涉企服务举措。近日,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府山中队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解放北路一店铺门口杂物堆积、非机动车停放杂乱,当即通过“一码巡查”系统上传问题。店铺管理人员收到信息后,迅速响应,安排人员清理杂物、规范车辆停放,并拍照回传整改结果,全流程高效流畅。周边群众也能扫码建言,“门前三包”治理不再是“独角戏”,而是汇聚各方力量的“大合唱”。

“一店一码”作为量身定做的基层治理数字信息系统,依赖于“一店一档”基础信息数据库,扫码执法,一目了然、高效聚焦,有事说事、无事不扰,管理服务更具靶向性。同时,对于商户来说,相关小程序的设置中,除了有关举报投诉、问题整改线上实操板块,还加载了更多信息通知、业务代办、法条服务等附赠功能,更具亲和力和贴心度。尤其对顾客、路人和周边住户而言,一店一码具有开放参与的渠道和窗口,扫码建言降低了平日正规常态反映问题渠道的拥塞和滞后性,等同于直接现场“点单”,对于“门前三包”治理这样的老大难“小问题”也会形成更有力的支撑。

说到“门前三包”,曾有过一个真实案例。有市民将共享单车停放到某电动车店面前的人行便道空地上,遭到店内员工阻拦,要求其停放到别处,因为这里是其“门前三包”区域。如果事情仅止于此,那应该是店员在维护正义。问题在于该处长期以来是电动车“占道经营”的所在,“门前三包”成了长期挤占公共区域设施的挡箭牌和“护身符”、马虎眼,这四个字也很容易唬住不大懂得城市管理法规制度的人。

所谓“门前三包”本来意义,也就是临路(街)所有的单位、门店、住户将担负起一定范围的市容环境责任,承担一定的城市管理任务。各地表述略有不同,以贵州为例,具体来说,就是包卫生,无果皮、纸屑、烟头、痰迹等。包市容,无店面延伸、无占道经营、门前无花篮、落地广告牌等。包秩序,无乱停放车辆、无高噪声宣传噪声污染、无店前兜售商品等;总之,这是对临路(街)业主自身经营行为的规范要求、城市管理义务,不是反过来以此自重,借以拿来对路人指手画脚的资本,为其占道经营行为打掩护的“大旗”。

大规模推广实施“一店一码”,大力度增强市民群众扫码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或许能够有助于“门前三包”的名副其实、回归本位,不至于在本末倒置、胡乱解释中凌乱了街道秩序治理。“一店一码”的推行,不妨采取现有的根据履约情况实施的“红、黄、绿”三级赋码、分类施策办法,关键还是要提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码上见的同时,也要面对面,及时普法、有效说理、扫除知识盲区,“门前三包”到底是哪“三包”,“门前”的范围到底有多大、谁来“包”、怎么“包”等,码上要及时提示唤醒,当面也要一一指明说透、现场矫正、以儆效尤。(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翼)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