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肺复苏模拟人、一块瑜伽垫、两张急救知识的海报……据央视新闻报道,在湖南长沙,有一个特殊的地摊,不销售商品而是免费教市民急救技能,摊主是湖南省儿童医院的工作人员熊亮。如今,“急救地摊”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到急救技能普及中。
从两年前的“地摊公益”,到现如今“急救地摊”、多摊联动,火爆背后,是多位志愿者数年如一日的执念和奉献:关爱生命,“救”在身边。
“急救地摊”的出现解决了普通群众想学急救而无处学的问题,就是利用市民下班休息,出门遛弯纳凉的机会,用这种接地气、亲民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群众传授应急救护技能和法律保障知识,让普通群众也有机会掌握急救,了解法律保障知识,主要解决“想救不会救,会救不敢救”的社会现状。“急救地摊”的出现,很快就受到市民和媒体的追捧。
平心而论,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海姆立克法等急救常识,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门槛。广泛宣传普及,就能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应用率、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共识。宣传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不能高高在上、枯燥说教,而是要多深入群众、多接地气,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学到真本领,敢于在危急时刻出手相救。
曾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警察、司机、消防员、列车员、船员、导游、宾馆饭店和大型商超的服务人员、企事业单位的安保人员、生产安全员等,必须将急救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心肺复苏术纳入岗前培训,让他们身处急救现场时能及时发挥重要作用,为危重人员到达医院抢救争取时间和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部门借助夜市人流大、受众广等特殊优势,摆出“急救地摊”,拓展科普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良性互动,让人们在遇到险情时,既能勇于伸出援手,又能正确使用急救设备、设施,进行科学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不当施救造成的伤害,以此提升院前急救公众参与率和成功率。(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