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意对待我们的学生

2025年01月21日11:06

来源:大河网

每次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都被他的真知灼见所打动,他朴实而生动的言语总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在《要善意待人》这一章节中,他告诉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学生,最重要的是不让学生成为一个坏孩子,防止他走上错误的道路,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让我想起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使命就是引导学生成为正直的人,做真学问,探求真善美。虽然是两个不同国家的教育家,但是他们对儿童都怀有一颗赤诚的心,对教育工作有无限的忠诚与热爱,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和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要做到善待学生,首先就要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去培养和教育学生。学生顾名思义,是学习陌生的知识,掌握未知的理论。如果都能不学就懂就不叫作学生了。很多教师在面对学困生的时候,总是抱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恨不得一节课的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100%地掌握,考试都是满分。殊不知这是对孩子认知发展规律的忽视,每一个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程度快慢是不同步的,有的学生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开发得较早,学习程度就好。有的教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免有轻视甚至嘲讽的心理,不经意间从表情和言语上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这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是心灵上的致命打击,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学生会自暴自弃,会厌学,会逃学,会旷课,会撒谎,会拖延,会抑郁自闭,产生大量的心理问题和家庭问题,甚至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很多人会说,以前我们的老师都打骂学生,学生没有这么脆弱,反倒能够更加刻苦求学,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了呢?是因为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以前物质条件不充分的时候,父母和孩子很多的时候注意力在能不能吃饱穿暖,求学成了奢侈的事情,集全家的力量保证孩子能够完成学业,学生每天在放学路上还有很多放松身心的方式,比如和同学一路聊天,欣赏风景,为家里干活,在劳动和交往娱乐中度过课余时光,这就缓解了学业压力和焦虑。现在的孩子,从学校被父母直接接送回家,就封闭在屋子里写作业,没有排遣压力的时间和空间,一旦压力达到了阈值,就会爆表,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让父母和老师猝不及防,后悔万分。因此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要给学生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要怀有静待花开的心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

其次,教师要尝试创新方式和途径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把知识送到学生的面前,甚至塞进学生脑子里。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改变原有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学生自学、互学,小组内、班级内合作探究、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社会实践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教育学生,成就学生。达到让马儿跑得更快,让鱼儿游得更欢,让猴子爬得更高的根本目标,我想这样的教育生态才是和谐健康的。

第三,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心灵了解人。教育的本质是灵魂的唤醒,孩子们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理解力,教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学生就会如何对待教师、对待他人、对待社会。我们善待学生,用爱和热情关心帮助学生,相信学生能够学得越来越好,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才能身心愉悦地开展学习活动,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对于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现代脑科学证明,长时间处于焦虑和压抑的状态,会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成绩。反之,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思维的速度和广度,更有利于创新性学习。

总之,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习惯的培养和灵魂的启迪。教师对待学生不仅要有仁爱之心,更要富有教育智慧和耐心,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中,创新教育方法,利用好每一次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向美,找到自身特长和潜能,成为一个真实的人、真正的人。(杨滨瑜)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