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快板说》《歌唱石龙新面貌》……连日来,钟山县石龙镇石龙村、花山瑶族乡板冠村的群众在家门口欣赏到了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的精彩节目。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精神财富,对于提升文明程度、丰富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用好“以文惠民”这一“杠杆”,在传承与创新文化的过程中既能达到惠民效果,又能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据报道,钟山县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进一步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近年来,投入20余万元对文化馆里的老旧设施、线路、墙面等进行修缮翻新,为培训室重新添置了小提琴谱架及椅子,以及电子琴、萨克斯管、架子鼓、非洲鼓、吉他等设备。
文化惠民,服务要延伸。要精准对接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实际反馈,精心创编和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促进优质文化资源有效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要为基层农村创造更多机会、搭建更多舞台,经常性组织开展高质量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将更加优质的文化送到基层。
在文化惠民工作中,应该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创新文化展示方式方法,挖掘和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有新表达、新生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中历久弥新,迸发新活力。
以文惠民,还要搭建文化大舞台,送戏下乡、农家书屋、村民文化室……文化基础设施的全覆盖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文化惠民不仅要让群众成为参与者,更要成为组织者,挖掘本土文艺人才,组建文艺队伍,创作小品、诗歌、舞蹈等精品文艺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化活动,搭建起“家门口”的文化大舞台。
文化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必须服务人民、惠及人民。新征程上,深入学习、坚持导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就能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