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岁、迎新春、相与笑春风,贴对联、包饺子、畅谈新愿景……春节期间,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各地城乡居民家中,与群众共度除夕,共享年味。他们以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人民群众阖家团圆、迎接新年的幸福时刻,鼓足中华儿女以蛇行千里的劲头,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基层是观照时代发展的“第一视角”,基层也是新闻素材的源头活水。按照中宣部通知要求,各地各新闻单位精心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广大记者放弃与家人团圆“过大年”的机会,纷纷踏上“新春走基层”的采访征程,他们下基层、进乡村、访农户,将笔触、镜头直接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最前沿、最基层,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并记录下节日期间百姓的欢乐与祝福。如《人民日报》推出的《我们的中国年,很有文化味儿》系列报道,《光明日报》推出的《红红火火闹新春》系列报道,《经济日报》记者采写的《年夜饭消费热气腾腾》……所有这些平实、扎实、朴实的精品力作,就成了许多媒体的亮点与热点,让读者感受到祖国的脉动,感受到百姓真诚的心声。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平时,记者们苦苦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在基层俯拾即是,因为新闻报道的广阔天地在基层。记者们要有强劲脚力、敏锐眼力、过硬脑力、不凡笔力;刨“真金”更是不易,先得探矿,再是挖矿,然后提炼,费尽千辛万苦。由此可见,作为记者,只有回到新闻发生的土壤,才能让报道变得更加真实和鲜活。
“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当前,我们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纷繁复杂中把握“时”与“势”,广大记者只有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所提出的“48字”方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充分发挥“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桥梁纽带作用,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人民,让“走基层”报道活起来、亮起来、潮起来,让新闻作品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张有弛,更为立体、更有高度、更有温度,激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致敬,节日里的“无冕之王”!人们常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其实,他们并不是“无冕之王”,他们只是“笔随时代、情为人民”的平凡人!(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