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者,国之栋梁,民之希望。在时代奔腾向前的浪潮里,人才年轻化成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但需警惕,人才年轻化绝非简单粗暴地一味“卡”年龄,否则便会如逆水行舟,阻碍人才的蓬勃涌现,背离发展的初衷。
破年龄之“卡”,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正如《伤仲永》中所言,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指物作诗立就”,却因父亲短视,过早将其作为炫耀工具,未给予持续培养,最终“泯然众人矣”。人才成长恰似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不同阶段绽放不同光彩。有些人才大器晚成,历经岁月沉淀、经验积累,方能厚积薄发。袁隆平院士年轻时便投身农业科研,直至年逾古稀,仍奔波在田间地头,不断攻克杂交水稻难题,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卓越贡献。倘若仅以年龄为“卡尺”,那些起步稍晚、成长节奏独特的人才,恐将被埋没在岁月的尘埃中,失去展现才华的机会。
破年龄之“卡”,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公平,是人才成长的阳光雨露。若一味“卡”年龄,无疑是在人才选拔的赛道上设置了不公平的障碍。年轻干部虽思维活跃、富有朝气,但年长干部阅历丰富、沉稳干练,各有优势。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黄文秀年轻有为,用生命诠释初心使命;而众多扎根基层多年的“老乡镇”,凭借多年积累的群众工作经验,同样为脱贫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年龄不应成为评判人才优劣的唯一标准,只有打破年龄限制,让不同年龄段的人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才能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
破年龄之“卡”,是推动事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事业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既要有年轻人才带来的创新思维与蓬勃活力,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要有经验丰富的成熟人才掌舵领航,确保发展方向的稳健。在科技创新领域,“90后”“00后”科研人员崭露头角,在芯片研发、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大胆探索;同时,老一辈科学家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战略眼光,为科研项目把关定向。新老人才携手共进,方能推动科技事业行稳致远。若因年龄限制,错失成熟人才的宝贵经验,或是让年轻人才的发展空间受限,事业发展必将面临人才断层的困境。
人才年轻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重要举措。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绝不是简单地给年龄“设卡”。我们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打破年龄的枷锁,搭建起公平竞争的舞台,让各年龄段的人才都能在其中施展才华、实现价值。如此,方能汇聚起人才的磅礴力量,推动国家和社会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唐山师范学院 冯雨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