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昭通威信县麟凤镇一村民为其祖母办丧事,因当天雨势较大,于是向他人借了网上购买的印有“警察”字样的雨衣。目前,警方已立案查处。5月14日,记者实测发现,尽管网购平台提醒交易警察制服涉嫌违规,但仍有商家称可以定制警察制服,并指引至微信交易,价格从数十元至上百元不等。有商家要求出示警察相关证件,还有商家则称不需要任何凭证,“交钱后可以直接发货”。
警用标志、制式服装、警械、证件是人民警察身份的象征,有着严肃和特殊的含义,只能为人民警察专用,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持有和使用。这是法律规定,也是基本常识,可是这家村民却在丧事中穿着印有“警察”字样的雨衣,实在令人费解。虽然当天雨势凶猛,虽然雨衣是向他人借用的,但是仍然无法排除其法律意识和基本常识的欠缺。如此无知无畏,被立案查处,一点也不冤。
“警察”字样雨衣出现在村民丧事上,严重损害着公安部门的声誉和形象,很容易引发舆情,给人传递出公安机关人员假公济私、权力滥用的信号。事实上,“警察”字样雨衣已经引发了社会关注和质疑,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执法公正性的担忧。
再者,这些带有警察字样的雨衣是村民从邻居家里借的,那么问题来了,邻居家为何会拥有这么多违规雨衣?这些违规雨衣是从哪来的?其购买这些违规雨衣的主要目的是干啥?这些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追查和追究。对使用者和拥有者依法给予惩处。
在网络平台上,出售类似警用装备的网店依然存在,这不仅暴露了电商平台监管的漏洞,也反映出部分商家法律意识的淡薄。一些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无视法律规定和平台提醒,主动引导消费者通过私下渠道交易,逃避监管,甚至提供伪造证件服务。不仅助长了违法乱纪之风,更严重威胁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对于这种现象,相关方面应该加强源头治理,采取严厉措施,实施全链条打击治理。
一方面,从供应端顺藤摸瓜,斩草除根,倒查生产源头,揪出制造违规警用装备的厂家,重拳出击,顶格处罚,斩断交易链。另一方面,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管,严格审查商家资质,杜绝此类违规商品的上架销售。同时,还应该从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 加大对消费者的普法教育等方面发力,从消费端铲除违规警用装备的生存土壤。(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刘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