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中国以创新驱动与全球协同锻造新时代竞争力

2025年05月26日11:40

来源:大河网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当下,今年前4个月,以人民币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彰显出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技术革命交织下的强大竞争力。

数智赋能激活产业新生态。中国制造业的转型首先体现为生产范式的根本性变革。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关键变量。以河北、广西、江苏等地的实践为例,通过“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数智换脑”的梯度转型,中国正加速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工厂体系。例如,河北计划到2027年建成300个行业领先的智能工厂,而江苏则提出到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智能车间改造。这种转型不仅提升效率,还推动制造业从要素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形成服务型制造的新业态。

全球协同开辟共赢新路径。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进程离不开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硬实力输出”与“软实力赋能”的双向模式。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欧班列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物流大动脉。截至2024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0万列,货值超4200亿美元,覆盖欧洲25国224个城市,运输品类从电子产品扩展至新能源车、光伏组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其“比空运便宜、比海运快捷”的优势,在红海危机导致海运成本飙升的背景下尤为凸显,2024年四季度部分货主转向铁路运输,班列需求激增30%。此外,电力装备、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的出海,支撑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高铁已与20余国达成合作,船舶工业的深水装备技术更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这种“装备+服务”的模式,既化解国内产能压力,又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构。

低碳转型重塑发展新优势。在“双碳”目标下,中国产业链的绿色化转型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6.53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53.8%,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超越煤电。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7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5.2%,居主要经济体之首。通过“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与“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国产大飞机C919、16兆瓦海上风机等标志性成果,彰显了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

中国产业链的全面升级,既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全球变局的战略回应。从智能工厂的机器轰鸣到“一带一路”的共赢合作,从新能源产业的领跑到绿色标准的全球输出,中国正以创新为矛、开放为盾,在制造业变革中开辟新赛道。未来,随着“智改数转网联”的深化与新兴产业的崛起,中国产业链将不仅是国家复兴的基石,更将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吉寅初)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